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19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五

第119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五(1/2)

目录

洪武十年(4074年)九月初一为丙子日,太平府奏报:繁昌县荻港镇是商人聚集的地方,户部派官员在此征税,每年总计征收米八百九十多石。应该在那个地方设置税课局。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免除浙西曾经遭受水灾的百姓今年的田租。皇帝下诏书说:‘去年浙西曾经遭受水灾,百姓缺少食物,朕曾经派官员去核实户数进行赈济。’现在虽然时节和顺、年成丰收,但想到去年百姓借贷的利息一定很重,偿还之后,穷困匮乏的情况仍然很多。现在依靠上天的眷顾,农田收获颇为丰厚,如果不完全免除以前曾经遭受水灾的百姓今年的田租,就不足以缓解他们的困苦。你中书省要把朕的旨意记录下来并遵照执行。

丁丑日,增筑广州城。陕西都指挥使司上奏说:‘庄浪卫原有士兵四千人,后来又新增士兵四千人,(庄浪卫)地域狭窄而人口众多,(士兵们)难以屯垦驻防。’请求将一千名新军派往碾北防守,一千名新军前往西宁修筑城墙,闲暇时让他们一起屯田耕种,只让旧军守卫庄浪。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意见。

命令陕西等卫所的本地军人,每月每人发给一石粮食。当时皇上查看庆阳、延安本地士兵的军籍,发现他们每个月只能得到四斗米,于是对中书省大臣说:‘现在士兵分为本地士兵和外来士兵,但他们都在战场上拼死作战,为什么得到的赏赐却有厚有薄呢?’全都供应给他们。

戊寅日,皇上对身边的侍臣说:“前代平庸昏庸的君主,没有不把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当作借口的,肆意放纵,荒废政务,不亲自处理国家大事,谁不知道治理天下的人,只有先辛勤操劳(处理政务),之后才能安闲享乐。”如果把荒废政事、懈怠治国当作垂衣拱手、清静无为,那舜帝为什么要说‘年老力衰,懈怠政事’,大禹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周文王为什么到太阳偏西了还不吃饭呢?况且君主每天要处理纷繁的政务,一旦产生懈怠的心思,那么众多事务就会积压停滞,遗留的祸患就多得说不完。朕自从即位以来,常常以勤奋勉励自己,天还没亮就临朝,到了傍晚才回宫。晚上睡觉不能安稳地躺在席子上,披上衣服就起来了。有时仰望观察天象,发现一颗星星(运行)脱离了应处的位置,就为之担忧戒惧;有时考量民间事务,有应当赶快施行的,就依次记录下来,等到天亮后发派处理。我并不是不想暂时安稳,但我敬畏天命,不得不这样做。朕之所以提及此事,是担心群臣因为天下太平无事,就想贪图安逸享乐。大臣们已经懈怠,君主又琐碎无大略,百姓能依靠什么呢?《尚书》说:‘立下的功劳崇高,是因为志向远大;取得的事业广大,是因为勤奋不懈。’你们这些大臣只要能以这些话来勉励自己,我就没有什么忧虑了。”大臣们都磕头接受命令。

庚辰日,秦王朱樉、晋王朱?、当今皇上吴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从凤阳返回。

裁减天下递运所的副使,罢免百夫长,并且减少防夫的数量。

乙酉日。暹罗斛国国王派遣他的儿子昭禄、群膺捧着金叶表文来进贡大象以及象牙、胡椒、苏木这类物品。不久,皇帝命令礼部员外郎王恒携带诏书和印绶前往赏赐他,让中书省宣使蔡时敏做他的副手。诏书说:‘君临国家,治理百姓,如果没有上天的圣明旨意,大地的洪大恩德,怎么能够做到这样呢?华夏与外族虽然有差别,但享受上天的恩赐之乐,全国都是一样的。如果作为君主,能够体会上天好生的品德,使人和神和睦相处,那么福禄就会绵延到子孙后代,世世代代没有间断。你参烈宝、毗牙哩哆啰禄,自从继承王位以来,对内修养治家之道,对外构建和睦邻邦的方略,况且多次派遣使者向朝廷称臣纳贡,就当今各国番王而言,可以称得上是贤德的了,难道不会名闻于各国吗?今年秋天,暹罗国的贡象入朝,朕派使者前往暹罗国宣谕,特别赐给暹罗国王一枚金印和一套衣服。你应当好好地安抚国内的百姓,永远享有诸多福分。王恒等与昭禄、群膺向皇帝辞行,(皇帝)都赏赐给他们有花纹的丝织品衣服以及旅途费用,然后打发他们(上路)。

成都府发生地震。

丙戌日,占城国王阿答阿者派他的臣子保圭、尸那八的献上金表和地方特产,皇帝赏赐给保圭、尸那八的等人数量不等的文绮。

庚寅日,祭祀周天星辰。

辛卯日夜晚,月亮侵犯昴宿(星)。

癸巳日,赐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茹太素回乡侍奉亲人。

丙申日,因为绍兴、金华、衢州发生水灾,百姓缺少食物,(朝廷)命令赈济供给他们。

辛丑日,朝廷任命中书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御史台左御史大夫汪广洋为右丞相,右御史大夫陈宁为左御史大夫,中书右丞丁玉为右御史大夫。

这个月,召回被分派到北方任教的国子生回朝,提拔任用他们。

冬季十月丙午日初一。新建的社稷坛建成。在此之前,礼部尚书张筹上奏说:天地、社稷、宗庙,(人们对它们)崇敬的礼节是一样的。所以《尚书》说,成汤能时常审视上天赋予的光明使命,来恭敬地供奉天地神明,社稷宗庙,没有不恭敬严肃的。后世将其列为中祀,失去了用来尊崇祭祀它的本意。到唐代时被升为大祀(等级最高的祭祀)。本朝初年,仍然列为中祀,而祭祀时所穿的礼服,有时穿通天冠、绛纱袍,有时穿皮弁礼服,制度没有确定。现在既然考查采用古代制度,将社稷坛建在右边,宗庙建在左边,遇有祭祀社稷之事,就奉仁祖皇帝配享,这种礼仪是很隆重的。应该将他的祭祀升为上等,准备好冕服举行祭祀。皇上认为他说得对。到这时,举行奉安礼,皇帝穿戴冕服乘坐辂车,百官穿上祭服,前往旧的祭坛,用迁庙的神主(牌位)进行告祭,举行一次献酒的礼仪完毕后,执事的人抬起石制的神主(牌位),安排好礼仪卫队并奏乐,百官在前面引导。皇帝乘玉辂到新坛,执事将神位牌安放在坛上,另外设置木制的神位牌,准备了牲礼和各种祭品,举行安放神位牌的礼仪,升为上祀,以仁祖淳皇帝配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