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32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

第132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2/2)

目录

然而他沉溺于酒色,在政事上荒废懈怠,因此许多事情都被耽误了。

又和胡惟庸一同处在丞相的职位上,胡惟庸所做的事不合法度,汪广洋知道却不进言,只是随波逐流保住自己的官位罢了。

皇帝察觉到他是这样的人,于是下旨让他洗心革面、弥补过失。

汪广洋内心不能安宁。

过了很久,占城国来朝贡土特产,使者到了之后,尚书省的官员没有按时接见他们。

皇帝认为他阻碍了远方的使者,下达敕书严厉责备执政的大臣。

汪广洋更加恐惧了。

到了这时,御史中丞涂节说:‘先前诚意伯刘基被人用毒药害死,汪广洋应该知道情况。’

皇上询问胡惟庸,胡惟庸回答说没有这回事。

皇上听说刘基生病,当时丞相胡惟庸带着医生前去看望,趁机给他喝了毒药,于是责备汪广洋欺骗自己,不能效忠于国家,坐视朝廷的兴衰。

于是被贬谪到海南居住。

船停在太平的时候,皇帝又派使者前去告诫他说:‘丞相广洋跟随朕已经很久了,以前在军中的时候,经常听到你进言,否则就是一整天都不说什么。’

我因为他跟随我很久了,不忍心责备他。

等到他在中央机构任职的时候,又未曾献出一个计谋策略,来匡正国家,民众的疾苦,他都不能了解。

有时命令你出使,有所视察,回来后却闭口不谈,侍奉神明、治理百姓,屡次感到厌倦懈怠。

何况在这数十年间,他在朕身边,却从未推荐过一个贤才。

以前我让你协助文正治理江西,文正做坏事,你不但不纠正,当我询问你的时候,你还为他掩饰。

之前你与杨宪同在中书省任职,杨宪图谋不轨,你却知情不报。

如今越来越沉溺于酒色,很多事情都不去处理。

你精通经学又能写文章,不是个糊涂的人。

看你的态度,犹豫不决,迟疑观望。

我想不说,又怕不了解情况的人说我薄情寡恩,所以特意赐给你这道敕令,你要好好反省。”

汪广洋得到皇帝赐给他的书信后,更加感到羞愧和恐惧,就上吊自杀了。

汪广洋擅长篆书、隶书和大字书法,尤其擅长创作诗歌。

(他)为人宽厚平和,洁身自好,担任宰相时,沉默寡言,对政事不表示赞成或反对,因此人们把他看作是平庸懦弱之人。

大致是他的才能不足以担任宰相,与奸臣同朝而不能将他们赶走,所以最终导致了败亡。

命令永嘉侯朱亮祖征调军民共三万人,扩建广东北城,共八百多丈。

开通西安府的甜水渠。

当初,西安城中的井水都是咸的,不能饮用,到了这时,曹国公李文忠为此向皇帝进言。

于是命令西安府的官员役工开凿渠道、用石块砌成渠壁,把龙首渠的水引入城中,环绕在民居周围,百姓才得以喝到甘甜的水。

增筑福建兴化卫的城墙,从东到西,扩展了旧城一半的规模。

当时指挥佥事程升说是因为旧城低湿狭小的缘故。

安南陈炜派使者前来进贡。

皇帝认为安南蛮横强硬,想要侵占掠夺占城的土地,所以才导致国家灭亡,于是派使者将诏书赏赐给陈炜的哥哥前安南国王陈叔明,说:“我听说春秋时期诸侯的国家相继灭亡,这是为什么呢?

大概是因为违抗君命而祸及百姓,所以上天会这样明鉴,没有人能够逃脱灾祸。

假使当时诸侯都只听从周天王的命令,那周室不就会像磐石一样坚固吗?

怎么能舍弃长久的富贵,而去贪图高位,使富贵像草叶上的朝露一样短暂。

贤人不是说过吗?‘不要做灾祸的开始,不要做幸福的先行者。’

你的叔父陈叔明自从处理政事以来,国家多次发生变故,百姓多次流离失所,难道是因为你们兄弟贪图富贵而造成这样的结果吗?

还是百姓有过失而导致这样的情况呢?

本来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难道不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吗?

《易经》不是说过吗:‘积累善行的家族,必然有很多吉庆之事;积累恶行的家族,必然有很多灾祸之事。’

这些话如果能实行,那么天意就可以挽回了。

况且天地广阔,管理民众的人很多,如果国家有治理之道,自然会巩固疆土,不需要向外寻求,这样就永远能为子孙后代造福。

如果越过边境而使他国百姓遭殃,那么幸福就不能保全了。

安南和占城因为互相怨恨而发动战争,将近十年了,是非对错我不清楚,他们的怨恨没有消除,他们的仇恨没有解决,要怎么办呢?

你如果听从朕的命令,停止战争,休养生息,上天在上可以明鉴,以后必然会有无穷无尽的福分。

如果违背我的命令而一定要这样做,又恐怕会像春秋时的国家一样,自取灭亡。

古人曾经说过:‘用道来辅佐君主的人,不会凭借武力在天下逞强。’

为什么呢?

战争杀戮这种事很容易遭到报应,所以明智的人不会去做这种事。

你如果能借鉴春秋时期的过失,而不重蹈覆辙,难道不美好吗?

应当完全明白我的心意,不要有所疏忽。

高丽代理国事的王祦派他的臣子李茂芳等人来进贡黄金一百斤、白银一万两,因为他们的进贡不符合约定,皇帝拒绝了。

天下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士都奉诏令来到了京城。

在此之前,皇上对礼部官员说:“治理天下,就像建造大厦,不是靠一根木材建成的,一定要聚集材料才能建成;天下不是靠一个人就能治理好的,一定要选拔贤才才能治理好。

所以为国家得到宝物,不如举荐贤才。

朕自从登基以来,已经十二年了,一直想要得到贤能的人来振兴众多事业。

然而山林幽深偏远,博学老成的人,隐匿自己的德行和才华,甘愿处在穷乡僻壤,不加以招徕,他们就不会出来。

不肯轻易出山,应当下令有关部门,用心寻访,以礼送到朝廷,朕将重用他。

到了这个时候,这些人都来到了京城。

当时江西布政使沈立本派人招降原元朝吏部侍郎伯颜子中,伯颜子中饮毒酒而死。

子中,是西域人。

祖父在江西做官,于是就在这里安家。

精通《春秋》,五次被乡里举荐,被授任为东湖书院的山长,后又升任建昌路儒学教授。

四方战乱兴起,江西行省按照权宜之计任命刘子中为赣州路经历,不久之后,他又担任分省都事。

伪汉陈友谅的军队攻陷了赣州,伯颜子中招募壮士,想要收复赣州,没有成功,他从小路进入福建。

福建行省征召他担任员外郎。

子中献出奇计,收复了建昌,于是乘船去燕都报捷,被授予福建行省郎中一职,后又被多次提拔,官至吏部侍郎,奉命出使广东。

等到到达(那里)没过多久,广东就已经归降依附(了)。

子中从马上坠落,想死却死不了,还折断了他的一条腿。

平章廖永忠将他释放而没有录用。

于是子中改了姓名,在江湖上浪迹,往来于进贤的北山。

在此之前,他的妻子儿女已经被江西参政杨宪押送到京城,有朋友前来慰问他,子中回答说:‘我自身都难保了,哪有空闲去顾及妻子儿女呢?’

于是他在天下游历,发誓不再出仕为官,情绪激昂地悲歌,没有一天忘记元朝。

曾经怀揣毒酒随身带着,说:‘如果有强迫我的人,我就用死来回答他。’

郡县的官员听说了这件事,认为他这样做很有道义,就没有强迫他出来做官。

到这时,沈立本专门派人招降他。

子中见到使者,慷慨激昂地说:“我现在死也已经晚了。”

于是准备了祭祀用的牲畜和酒来祭祀他的父亲、老师和朋友,作了七章诗歌,喝毒酒而死。

吏部上奏说:“这一年任命官员两千九百零八人,天下举荐的儒生、士人、人才有五百五十三人。”

户部上奏:这一年开垦的田地共计二十七万三千一百零四顷三十三亩。

兵部上奏购买马匹的数量:秦州、河州两个茶马司用茶叶购买了一千六百九十一匹马;庆远裕民司用银钱和盐购买了一百九十二匹马。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结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