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51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

第151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2/2)

目录

从七星关来的人,又说:‘芒部、乌撒的蛮族晚上举着火把带着家人进入霭翠的领地。’

诏书到了以后,可以将霭翠的百姓召集起来,告诉他们,将霭翠绑送到军前。

那关索岭并非古代的正路,古代的道路又在西北方向,可以派大军探寻,开辟这条道路来连接普定,那么芒部的酋长必定全部被擒获送来。

将军您仔细地考虑这件事吧。”

丙申日。用祭品在太庙祭祀,皇帝献上大行皇后的谥册文说:“皇帝制曰:皇后马氏,自古以来,帝王兴起,德行高尚的配偶,能与帝王一起忧虑勤劳于政治的,非常少见,而皇后能够开创太平盛世,福泽苍生。

皇后与朕出身贫贱,同甘共苦,在战乱之中相互扶持,至今已经三十一年了。她治理后宫,母仪天下,辅佐朕治理天下,成就了朕的后人,她的德行是最完美的,没有人能超过她。

我的想法是,数年之后,我的儿子当了皇帝,我应当和皇后回到寿宫养老,把孙子们抱在膝下逗弄,享受全天下的奉养。

没想到她一病不起,突然去世,让我哀号,悲痛悼念之情难以承受。

虽然如此,有生就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皇后虽然驾崩了,但皇后的德行永远不会消失。

恭敬地遵循古代的谥法,册封皇后的谥号为孝慈。

唉!

公正的议论所在,我不敢偏爱,希望你能明察。”

丁酉日,任命秀才曾泰为户部尚书。曾泰,是江夏人,有学问和品行,所以(朝廷)不按常规任用他。

庚子日,皇上因为孝慈皇后去世,众多事务堆积,于是命令礼部大臣考查古代典制,遵循用日代月(二十七日)的制度,用素食祭品向皇后的英灵祭告说:自从皇后逝世已经十五天了,虽然哀伤悲痛无尽头,但天下事务重大,不敢长时间荒废不予处理。

谨遵礼制,用一日代替一月,我脱去丧服上朝处理政务,儿子们仍然穿着丧服来供奉灵位,只希望先皇的英灵能明察。

任命前河间知府杨冀安为云南府知府。

辛丑日,皇帝下诏在成都府修建蜀王宫殿。监察御史赵仁进言说:“我听说治理天下以得到贤才为根本,宣扬政教风化以治理民众为首要事务。

恭敬地想到圣上的心意恳切,因天下如此广大,只担心有一个百姓得不到安置,有一个官员不能胜任他的职位。

被授予官职接受任命的时候,(皇上)恳切地告诫(官员们),(言辞)极其亲近且深切,大概是想要让百姓在和乐升平的环境中生活,使天下达到没有刑罚(的理想状态)罢了。

以前朝廷将贤良方正、聪明正直、孝悌力田、文学之士安排在郡县中,让他们宣扬教化,安抚百姓。

在任命官员的时候,对于他们的才智高低,一时之间不能完全知晓,官员任职一年以后,又很少听到他们的政绩,于是朝廷又开始聘请天下的秀才,作为朝廷的候补官员。

臣下我愚笨地认为,从古至今,了解人是不容易的,不如考察那些通晓经学、品德美好、在处理政事方面很通达的人为第一等。

对于精通《四书》、有办事能力的人,评为一等,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代替那些旧官员。

他们已经接任官职后,就让布政使司、按察司考核谁是称职的,谁是不称职的,谁是表现平常的,将考核结果写在纸牌上,派人送到吏部,吏部再加以考核,如果有公正勤勉、廉洁能干的人,就提拔任用;如果有平庸懈怠、贪婪卑鄙的人,就罢免他们。

像这样,那么官员就会是合适的人选,百姓也会受到恩泽。”

皇帝看了他的奏疏,对刑部尚书开济等人说:‘设立官职,明确职责,是为了安定百姓。

官员任用不恰当,百姓就会遭受他们带来的祸害。

现在征召来的秀才,不少于数千人,应该测试他们是否有才能,考查他们的优劣,然后再授予他们职位。

你们商议决定后上奏。’

于是杨济等人商议制定了七条:第一条,应该选拔有才华见识的文武大臣,在公事闲暇的时候,将所选拔的秀才逐个请来询问,把精通经义、品行端正当作一科,擅长研习文辞当作一科,通晓四书当作一科,人品出众当作一科,说话有条理当作一科,懂得治国之道当作一科。

六个科目都具备的为上等,具备三个以上的为中等,具备三个以下的为下等。

如果六科都没有,就是不堪任用。

第二点,观察一个人的言论和外表,只能知道他的大致情况;只有观察他的行事,才能看出他的真实才能。

应该命令京官在秀才中各自推举自己所知道的人才,被推举的人如果合适就按一定标准加以提升,不合适的话就处罚举荐的官员。

其三,以往那些犯罪的官员,都是因为怠惰无能,才导致政事废弛。

现在应该精心选拔可以任用的人并留下他们,年老生病不能胜任的人就遣送回去,仍然命令布政使司、按察司列出他们善恶的实际情况,参考他们言论的得失,来作为降职或升职(的依据)。

第四点,各郡县同时举荐秀才(到京城),那些可以被录用的秀才,还让人担心他们未曾熟习政务,何况又有任用的人没有真才实学的情况,那么不但(他们自己)很快就会犯错获罪,老百姓也会被他们祸害啊。

现在能够任用的人只应该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职位,不可以仓促升迁他们担任重要职务。

那些不能胜任(官职之类)被遣送回乡里的人,可以让他们担任社学的教师;对那些精通经学但年老患病的人,授予教官之职。

第五,对于现任官员,他们当中难道没有富有才学的人士、廉洁谨慎的人吗?起初任用的秀才,远不能与之相比。现在应该对现任官员进行核查,如果确实是饱学之士,历任官职期间做事稳重,有政绩值得称赞并且没有过错的,留任使用他们,或者加以提拔晋升,让他们和起初任用的秀才一同处理政务。

所说的那些孝悌力田、聪明正直的人,大多不是合适的人选,应该全部停止举荐。

第六条,刑罚没能减省,赋税劳役没能均衡,都是因为主管部门没有合适的人选。

现在如果让秀才担任县令,他们一定能够兴办学校,教导百姓有方,均平赋役,使百姓没有诉讼了。

第七、在朝廷内部有六部和都察院,在朝廷外部有布政使司、按察司以及府县的各级长官,他们的职责也是很重大的。

得到合适的人,政事就能兴办起来;得不到合适的人,政事就会荒废。

一定要选择博学通达的官员、办事老练成熟、懂得治理之道的人,让他们担任重要职务,不能随意任用不合适的人。”

奏议呈上后,皇帝批准了。

原来的元朝遗民一百四十八人,从黄城前来归附,(皇帝)下诏令供给他们衣服和粮食,让他们在析木城屯田。

壬寅日,秦王朱樉、晋王朱?、当今皇上、周王朱橚、楚王朱桢为大行皇后奔丧抵达京师。

黄州府同知安贞因为擅自建造官府房屋和器具用品,被小吏告发,湖广按察司审讯了他并将此事上报。

皇上派遣使者下敕令说:‘安贞有罪过,司法部门按照法律查办他,本就是司法部门的职责。

然而推究安贞的本心,并非出于自私。

房舍、家具、器物等,都是公家需要的东西,如果林贞调迁到其他官职上去,一定不会带着这些东西一起走,现在却因此惩罚他,这是助长奸猾小吏告发诬陷的风气。

诏书到达后,安贞官复原职,将那个小吏戴上枷锁送往京城。

乙巳日,皇帝赏赐给秦王、晋王、当今皇上、周王、楚王的侍从官属和校卒不同数量的钞币。

宽宥靖州卫指挥佥事庞虎等人的罪过,将他们调到临安、沾益戍守。

派遣使者携带诏书告诉他们说:‘人臣怀有忠义之心的,刚正果敢,正直无私,没有欺骗蒙蔽君主的。

过去靖州的土地、疆域界限不明确,朕认为你们是忠诚贤良的臣子,一定能够查明此事。

朝廷多次派遣镇抚毕安前去传达旨意,哪想到你们却暗中勾结贿赂,出卖抛弃那片土地,使它归入蛮夷(之手),还编造谎言来欺骗我,这不是欺君之罪是什么?

朝廷将他交给司法部门审理,最终判处他按律赎罪,并将他贬为编户。

朕想到你们之前的功劳很多,心里就不忍心。

现在暂且免除你的罪过,调往云南沾益、临安二卫守御。

还应该改过自新,不要重蹈以前的错误。

使者带着符节一到就出发。’

派遣使者晓谕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和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说:‘云南的士兵缺少粮食,处理军事事务,可贵之处在于恰当合适,否则大军一旦撤回,各个少数民族又会反叛,(到那时)力量就不能控制(局面)了。

那些逃跑的士兵,一旦进入蛮人地区,就再也无法出来了。

大概不是被蛮人杀害,就是被囚禁在深山里,强迫他们种地。

凡是守卫的地方,都应当将这些告知他们。

蓝玉、费聚、吴复三位侯爷,王弼、张温、郭英三位都督,会集所部兵马彻底搜索山林,那么剩下的贼寇就能够全部擒获了。

军队既然面临粮食供应困难的问题,就不应该分兵,只需要在赤水、毕节、七星关分别设置一个卫所,在黑张之南,瓦店之北的中间设置一个卫所。

像这样分别防守,那么云南的道路上来往就没有阻碍了。

霭翠的领地,必须要有十万人才能攻下来。

安定。

以上这几条,是我所看到的大致情况罢了,万里之外的地方,又怎么能全部了解呢?

如果是军队中(根据情况)适宜的处理办法,那就在于将军等人自己去安排处置了。’

营阳侯杨璟去世。

杨璟,是庐州合肥县人,本来是儒家子弟,年少时深沉刚毅,喜欢读书,不喜欢研究章句,喜欢研究武略。

元朝末年,战乱爆发,杨璟召集同乡中的年轻力壮的人保卫家乡。

乙未年,率领部下渡过长江,在太平归附朱元璋,被授予管军万户,领兵攻打溧水、溧阳,攻克了句容。

丙申年,皇上平定金陵,杨璟凭借功劳升任管军总管,多次跟随(皇上)征战讨伐都有功劳。

与左相国徐达一起攻下江陵,皇帝任命杨璟为湖广行省参政,分兵镇守荆州,安抚军民,他的威望很高。

后来晋升为平章政事,授予他诰命说:朝廷大军大规模出动,声威显扬于争夺天下之时;太阳刚刚升起,气势雄壮了攀附帝王的士人。

辅助我建立非凡的武功,成就这伟大的功勋。

唉,你杨璟,当初在太平就跟随正义之师,不久在建业建立战功。

戴着头盔而能抵挡万人之敌,持着旌节来辅佐四方的征战。

于是让他参与谋划军政大事,镇守鄂渚,又把守卫边境的重任交给他,派他戍守荆州。

记录功劳应该以辨别彰明(之功)为首要,开辟疆土更加需要依靠大将。

唉!

精通奇正之道,以韬略驾驭万千军队;在南北地区推行声威和教化,辅佐皇帝治理天下,使天下一家。

治理国家,以发扬光大我朝的大业,希望您能够体谅我的一片苦心。

洪武元年,杨璟被任命为征南将军,率领军队,与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等人一起征讨广西。

三月,军队驻扎在永州,从水路和陆路同时进军,攻打全州,夺取道州以及桂阳、蓝山等县,攻占常宁,拿下武冈,攻破永州,攻克靖江,擒获元朝平章(官职名)也儿吉尼并押送到京城,攻下郴州。

八月,军队返回京城,皇帝诏令杨璟再次统率军队跟随大将军徐达征讨山西。

十月,(他)带领军队去支援泽州,与元朝平章韩札儿的军队在韩店交战,我军失利。

皇上用敕书告谕郭璟说:‘你带兵出泽州、潞州,和敌人相互对抗,虽然因为缺少谋略而使军队受牵累,这也是兵家的平常事情罢了。

然而太原之战,用这种方法来分散敌人的势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奇招。

现在任命你为偏将军,职位在汤和之下,齐心协力平定胡人的叛乱,务必全部消灭,不要为了一些小事而忧虑。

十二月,攻克了太原,军队返回。

二年十二月,自夏国出使归来,朝廷下令赏赐文绮、白金。

三年,廖永忠率领军队攻打覃厚寨,但没有攻下来,他派人去请求粮饷,皇上赐给他亲笔诏书责备他。

这一年,皇帝大规模封赏功臣,封璟为营阳侯,赏赐铁券,子孙世袭他的爵位俸禄,又赏赐他有花纹的丝织品、布帛各二十二匹。

四年,率领军队分道攻打蜀国,从赤甲山进军,从白盐山出兵,到达夔府南岸,占据南城,沿着大溪口前进,与蜀军交战,失利。

等到蜀地被平定,皇上因为杨璟和赵庸没有功劳,不给予奖赏,并且告谕他们说:‘杨璟略微认识几个字,命令你统领军队,却屡次失利,先前在潞州还损失了军队。’

等到攻打覃厚寨的时候,很长时间都不能攻克,(又)进攻瞿塘,却又不了解敌人的虚实情况,深入到敌方防守严密的要地,从而使士兵和战马陷入危险境地,(这样的情况)难以给予奖赏。

五年,散毛、柿溪洞的少数民族百姓发动叛乱,皇帝下诏任命杨璟为右副将军,率领军队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这一年,皇帝赐给他一座宅邸,位于中立府。

洪武七年,朝廷命令华云龙辅佐大将军徐达镇守北平。

不久后皇帝下诏书让他回到京城。

十三年,朝廷命令他前往辽东训练士卒。

到这时,他因病在家中去世,朝廷赐葬在钟山的北边,命令有关部门按照礼仪办理丧事。

下葬的那一天,皇上与皇太子、亲王都派官员前往祭祀。

皇帝下诏书追封杨璟为芮国公,谥号为武信。

他的儿子叫子通、子达。

杨通继承了爵位,被封为侯。

二十年,杨璟率领鞑靼官军前往云南戍守,有很多人中途逃走了。

周通被降为普安卫指挥使,周达被任命为散骑舍人。

这个月,万州、崖州的百姓陈鼎叔等人发动叛乱,攻陷了陵水县。

海南卫的官军击败了他们,一直追击到藤桥,斩杀了陈鼎叔等三百多人,其余的党羽全部被平定。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第一百四十七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