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异世谋主:乱世定鼎 > 第342章 地热探测

第342章 地热探测(1/1)

目录

秋阳把天下城“进化实验田”的麦浪染成金黄,田旁“本质进化碑”上的“核心永固,方法常新”刻字还沾着晨露,可地底部落的首领阿壤却带着族人扛着地热探测杆站在田边,杆尖插入土中,瞬间冒出白雾:“我们地底人的本质是‘地心热力生万物’!你们地表的‘振动频率’‘分子反应’在地下不管用——地热培育的作物不用等季节,地底水源不用靠降雨,凭什么要按你们的本质体系来?”

话音未落,农耕区的阿禾跌跌撞撞跑来,手里攥着块滚烫的泥土,泥土刚碰到陶盆就发出“滋滋”声:“地底热泉喷发了!实验田的土温升到了五十度,刚抽穗的麦子全蔫了!按‘分子反应’本质测土壤,只知道温度高,却不知道怎么降温——地底部落说‘用地热导流法’,可我们连地热的本质是什么都不懂!”

龙弈心里一沉——昨夜查看“本质交互盲盒”(孩子们用密封盒保存的地表与地底生态样本对比,如地热土壤与普通土壤、地底水源与地表泉水)时,发现盒里的地热土壤样本比普通土壤温度高了三十度,当时没料到底部落的“地心热力本质”会与地表本质产生如此剧烈的割裂,更没防住跨生态本质冲突会让刚成熟的进化体系陷入认知盲区。更糟的是,当天上午,进化实验田旁的“本质互联榜”被人涂了漆:地底部落的人在“地表本质”旁画了个叉,地表部落则在“地热本质”上写了“不懂”,甚至有人说“本质进化体系要拆成地表和地底两派”——本质进化第一次因“跨生态认知割裂”陷入全域危机。

阿蛊抱着装着受热枯萎麦苗的陶盆赶来,盆里的麦叶一碰就碎:“巫蛊部落的古籍里只记过‘地表生态本质’,从来没提过‘地热’!地底热泉喷发还让地表泉水变热,按‘振动频率’辨水流,根本听不出泉水里的地热隐患——再不懂地底本质,连饮用水都要被污染了!”

争吵声中,阿豆抱着“本质交互盲盒”跑过来,盒里装着地热土壤、地底水源、地表泉水样本,标签上写着“地热土壤:温度高但含矿物质;地底水源:恒温但有地热杂质”:“盲盒里记着孩子们的发现!阿壤叔叔,你们的‘地热培育’本质是‘热力促进生长’,我们的‘季节种植’本质是‘温度适宜生长’,其实都是‘温度影响作物’;你们的‘地底水源净化’本质是‘过滤地热杂质’,我们的‘地表泉水净化’本质是‘过滤微生物’,都是‘去除有害物’——这些本质是能互联的,不是只能对立!”

阿壤却摇着头,举起地热探测杆:“地表的温度靠太阳,地底的温度靠地心,本质根脉就不一样!我们在地底活了一辈子,靠地热就能种粮、喝水,根本不用你们的‘振动’‘反应’——要是按你们的本质来,地底人的活路就没了!”

龙弈没让矛盾继续发酵,只让阿豆把地底部落、地表各部落、巫蛊部落、星野族群、“符号监督队”的孩子都召集到进化实验田旁。他打开“本质交互盲盒”,将地热土壤与普通土壤放在一起,用测温木片分别测试:“本质不是某一个生态的‘专属品’,是能跨生态互联的‘共通律’!地表的‘温度影响作物’和地底的‘地热促进生长’,本质都是‘能量与生命的关系’;地表的‘过滤杂质’和地底的‘导流地热’,本质都是‘物质的转移与分离’——今天,我们建‘本质互联图谱’,让地表与地底本质各守其根、互作其用,把割裂的认知连起来,行不行?”

阿壤沉默了很久,从怀里掏出片刻着地热导流图的岩石片:“我不是要割裂,是怕地表人不懂地热,乱改我们的本质。图谱可以这样画:第一,‘核心本质互联’(如地表‘能量与生命’与地底‘地热能量’互联,地表‘物质分离’与地底‘地热导流’互联),在图谱上用红线标注共通点;第二,‘生态方法互补’(地底人教地表‘地热导流降温’,地表人教地底‘地表雨水收集’——地底缺水时能用地表雨水,地表高温时能用地热导流);第三,‘孩童交互盲盒’每月更新,记录地表与地底本质的交互效果,比如‘地热导流后土壤温度下降多少’‘雨水收集后地底水源补充多少’,不让任何一方垄断本质解释权——这样既保各生态本质根脉,又能跨生态应对危机,好不好?”

地表部落的人面面相觑,阿禾小声说:“我愿意学地热导流!只要能救实验田的麦子,就算不懂地底本质的全部,至少要学会应对方法。”阿石也点头:“我们可以教地底人收集雨水,他们帮我们降温,这样大家都能受益。”

“本质互联行动”立刻展开,分了“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本质互联梳理”——孩子们带着本质交互盲盒,和地表、地底部落一起找本质共通点:阿壤带地表人摸地热探测杆,感受“地热本质是地心散发的热力”,地表人则带地底人看季节种植,讲解“地表本质是太阳提供的温度”,双方终于明白“不管是地心还是太阳,都是‘能量来源’本质”;阿蛊带大家对比地底水源与地表泉水,发现两者都需要“过滤有害物”,只是有害物分别是“地热杂质”和“微生物”,本质都是“物质净化”。阿壤看着盲盒里的样本,终于点头:“原来我们的本质不是对立的,是像树枝一样,从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

第二阶段是“跨生态方法实践”——地底部落的人带着地表人在实验田旁挖“地热导流沟”,教他们根据探测杆的白雾浓度判断地热位置,将热泉引到远离麦田的洼地;地表部落的人则带着地底人在部落旁建“雨水收集池”,教他们用“振动频率”辨雨水纯度(雨水落地声音清脆则杂质少)。仅三天,实验田的土壤温度就降到了三十度,蔫掉的麦子慢慢恢复了生机;地底部落也收集到了足够的雨水,解决了地底水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阶段是“本质互联图谱完善”——孩子们把地表与地底的本质共通点、互补方法都画在图谱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红色是“能量本质互联”(太阳与地心热力),蓝色是“物质本质互联”(水源净化与杂质过滤),绿色是“生命本质互联”(作物生长与温度控制)。阿豆还在图谱旁加了“交互笔记”:“地热导流时要注意探测杆白雾浓度,超过三成就要放慢导流速度;雨水收集时要听声音,清脆则可收集”,让跨生态操作有迹可循。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地表部落的阿树学“地热导流”时,总把探测杆的白雾浓度判断错,导致一次导流过快,热泉溅到麦田,又烫死了一片麦子;地底部落的阿岩学“雨水收集”时,没按“振动频率”辨纯度,收集了含杂质的雨水,导致地底水源被污染——本质互联第一次因“跨生态方法不熟练”与“操作失误”遇阻。

阿壤没慌,带着阿树重新练习探测杆使用:“白雾浓度一成是弱地热,三成是强地热,你之前把一成当成了三成,才会导流过快——要像摸地底岩石一样,感受探测杆的温度变化,温度高则浓度高。”地表部落的阿禾也带阿岩练习“听声辨雨水”:“雨水落在陶盆上,清脆是纯雨,浑浊是杂质雨,你之前没仔细听,才会收集错——要像听溪流声辨气流一样,专注声音的振动。”孩子们则在本质交互盲盒里加了“操作对比样本”:正确导流的地热土壤与错误导流的土壤、纯雨水与杂质雨水,让大家能直观对比差异。

秋末的时候,“本质互联图谱”的效果越来越显着:实验田的麦子获得了丰收,地底部落的水源也得到了补充;地表部落的人基本掌握了“地热导流”“地底探测”等基础方法,地底部落的人也学会了“雨水收集”“地表辨毒”等技能;本质交互盲盒里的跨生态样本越来越多,从“地热土壤与作物”到“地底水源与地表泉水”,覆盖了生态交互的各个环节——地表与地底的本质,终于从割裂走向了互联。

阿壤看着进化实验田旁丰收的麦子,对龙弈说:“以前总觉得‘地底本质只能守地底’,现在才知道,本质互联比单独守护更有力量——你们的雨水救了我们的水源,我们的地热导流救了你们的麦田,这才是本质该有的样子。”

除夕夜,天下城的篝火在进化实验田旁点燃。地表部落的人弹着陶笛,唱着“地表本质歌”;地底部落的人弹着岩石琴,唱着“地热本质歌”;孩子们举着“本质交互盲盒”,在篝火旁念着跨生态本质共通点:“能量本质:太阳与地心都是热源;物质本质:过滤都是去有害物……”阿逆也来了,他手里拿着帮孩子们画的“本质互联图谱”拓片,笑着说:“现在我既懂地表本质,也懂地底本质,以后不管是地表还是地底的危机,都能帮上忙!”

龙弈站在篝火旁,看着“本质互联图谱”上交织的地表与地底本质线条,看着两个部落的人一起讨论、一起庆祝的身影,心里无比坚定:天下城的“天下”,从来不是某一个生态的天下,也不是某一种本质的天下,是靠跨生态本质的互联与包容——地表的太阳能量与地底的地心热力,地表的微生物净化与地底的杂质过滤,这些本质不是“互相排斥的墙”,是“彼此支撑的桥”。只要愿意放下“生态专属”的执念,一起找共通本质、学互补方法,就能让本质进化体系覆盖全域生态,让天下城的家园永远安宁。

开春的时候,进化实验田旁立了块“本质互联碑”,碑上刻着“本质无界,互联共生,全域共守”十二个字,碑旁种了片“互联共生田”,田里一半种着地热培育的作物,一半种着地表季节作物,田边放着本质交互盲盒和地热探测杆。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学跨生态本质、练互补方法、补交互样本——他们都知道,这里不是某一个生态的实验田,是所有愿意以本质互联为桥、以全域共生为目标的人的精神圣地,是真正“本质互联,天下共荣”的天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