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岩调节(1/1)
春风吹绿了天下城“进化本质林”的新枝,林旁“本质进化碑”上的“魂守生态,路随世变”刻字还沾着晨露,可岩林部落的阿岩松却抱着岩纹探测锤站在“本质互联枢纽”选址旁,锤尖刻意避开河泽的滤水芦苇:“我们的‘岩-热协同’刚稳住岩脉,凭什么要和你们的‘水-岩净化’绑在一起?上次按你们的方法调水流,反而让岩脉新裂了道缝,再乱互联,储水层又要塌!”
话音未落,河泽部落的阿浪跌跌撞撞跑来,手里攥着捆枯死的滤水芦苇,芦苇杆里还缠着细小的死微生物:“生态进化反噬了!按‘水-岩净化’的进化方法,我们加了太多岩屑沉淀剂,结果河泽的微生物全死了,现在水过滤得慢了三成,麦田又要缺水了!”
争吵声中,地底部落的阿壤扛着块泛着异常光泽的热泉岩石赶来,岩石上的热力纹路比协同调节前窄了一半:“岩脉过度稳定导致能量传导受阻!我们按‘岩-热协同’调了三个月温度,结果岩脉太硬,热泉能量传不到地表,麦田的土温降了两成,刚长的麦苗全蔫了!”
龙弈心里一沉——昨夜查看“生态进化记忆链”(孩子们用绳结串联的各文明本质进化数据与生态反馈,如岩脉裂隙变化、微生物数量、土温波动)时,发现链上“岩-水-热”的进化数据已出现失衡,当时没料到各部落会因“本质认知孤岛”割裂进化成果,更没防住“生态进化反噬”会让刚成型的本质进化体系瞬间瘫痪。更糟的是,当天上午,进化本质林旁的“本质互联榜”被人涂了泥:岩林在“岩-热协同”旁画了个圈标注“独用”,河泽在“水-岩净化”旁画了道线标注“专属”,地底则在“热-岩调节”上写了“别碰”,甚至有人说“不如拆了进化体系,各守各的进化成果”——本质进化体系第一次因“认知孤岛与进化反噬”陷入全域危机。
阿蛊抱着装着蔫苗的陶盆赶来,盆里的麦苗叶子发黄,根须细得像棉线:“巫蛊部落的古籍里记着‘进化失互联则反噬,互联失平衡则乱’!现在岩脉裂、微生物死、土温降,全是因为各部落只守自己的进化方法,不看全域生态反馈——阿豆的记忆链上早标了‘岩-热协同要配水流调节,水-岩净化要留微生物空间’,可没人听!”
阿豆抱着“生态进化记忆链”蹲在涂泥的互联榜旁哭:“链上记着老辈们定的‘岩脉调节每周1次、水流净化每天1次、热泉控温每3天1次’的平衡比例!岩林多调1次岩脉,河泽少留1成微生物空间,地底多控1次温度,就能避免反噬——为什么大家不肯按比例来?”
阿岩松立刻反驳:“按比例我们要减少岩-热协同次数,岩脉再裂了谁负责?”阿浪也皱着眉:“留微生物空间会让净化变慢,麦田缺水了谁担责?我们的进化方法经得起验证,是你们不会配合!”
龙弈没让矛盾继续发酵,只让阿豆把各部落代表、老辈与年轻辈、“符号监督队”的孩子都召集到进化本质林旁。他举起“生态进化记忆链”,将失衡的绳结重新拉紧,每个节点的进化数据与生态反馈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本质进化不是某一个文明的‘私产’,是全域生态平衡的‘齿轮组’——少一个齿轮按比例转,整个系统就会反噬!今天,我们建‘本质互联枢纽’,让各文明进化方法按平衡比例协同,把认知孤岛连起来,把进化反噬堵回去,行不行?”
阿壤爷爷颤巍巍地掏出片泛着光的热泉岩石片,上面刻着“地底本质祖训:进化为全域,非为独强”:“我年轻时,遇到过进化反噬,当时就是靠所有文明按比例协同才化解的!枢纽可以这样建:第一,‘平衡比例共定’,按记忆链的基础比例,结合每月生态反馈调整(如岩脉裂隙多时增水流调节,微生物少时减沉淀剂),各部落签字确认,不能擅自改动;第二,‘进化操作互联’,岩林调岩脉前要通知河泽调水流,河泽做净化前要通知地底留热泉能量通道,用‘传声木塔’互通消息;第三,‘反噬预警共监’,孩子们的‘生态进化记忆链’每天更新,各部落派代表一起核对数据,差多少补多少,不让任何一方多担、少担——这样既保各文明进化成果,又能平衡生态,好不好?”
阿岩松看着记忆链上的岩脉裂隙数据,终于点头:“我们愿意按比例减少协同次数!只要河泽能及时调水流,岩脉不会裂!”阿浪也补充:“我们可以留1成微生物空间!只要地底能配合控温,净化速度能补回来!”
“本质互联枢纽”很快在进化本质林中央搭建起来,枢纽分“三舱”:
数据舱里挂着“生态进化记忆链”,孩子们每天清晨更新各节点数据,岩林的调脉次数、河泽的净化时间、地底的控温频率都用不同颜色的绳结标注,失衡时绳结会变红预警;
操作舱里架着“传声木塔”,岩林调脉前敲三下木塔,河泽就知道要准备调水流;河泽净化前敲两下木塔,地底就知道要留能量通道;
预警舱里设着“生态反馈榜”,每天记录麦田长势、河泽微生物数量、岩脉稳定性,数据异常时用红漆标注,各部落一起商量对策。
阿岩松带着岩林族人在枢纽旁的岩脉区设“调脉标记”,按比例每周调1次,每次调完就敲木塔通知河泽;阿浪带着河泽族人在枢纽旁的滤水区留“微生物保护区”,按比例减1成沉淀剂,净化前敲木塔通知地底;阿壤带着地底族人在枢纽旁的热泉口装“控温阀”,按比例每3天控1次温,控温前敲木塔通知岩林——仅五天,进化反噬就得到控制,岩脉新裂隙不再扩大,河泽微生物数量慢慢回升,麦田的土温也恢复了正常。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岩林部落的年轻族人阿石调岩脉时,没算准岩脉硬度,多敲了一锤,导致新裂隙扩大;河泽部落的年轻族人阿禾做净化时,没留够微生物空间,又死了一成微生物——本质互联刚有起色,又因“操作误差”与“沟通不及时”遇阻。
阿豆突然想到办法,她在数据舱里加了“误差补偿绳”:当调脉次数超1次时,对应岩林的绳结会变重;当净化时微生物空间少1成时,对应河泽的绳结会变松;孩子们看到异常就会跑去提醒,还会帮着调整后续比例补偿误差。阿石看到重绳结,立刻减少下次调脉力度;阿禾摸到松绳结,赶紧扩大微生物空间——仅三天,操作误差就降到了零,沟通也越来越及时。
春末的时候,“本质互联枢纽”的效果越来越显着:岩脉稳定性恢复到进化前的九成,河泽微生物数量比预期多了两成,麦田的麦苗长得比反噬前更壮;各部落的进化成果榜上,每个名字后面的平衡贡献值都在慢慢增加——认知孤岛被打破,进化反噬被化解,天下城的本质体系终于从“各自进化”变成了“全域互联平衡”。
阿岩松看着枢纽旁恢复生机的岩脉区,对阿浪说:“以前总觉得‘进化独强才安全’,现在才知道,‘进化互联平衡才长久’——我们的岩-热协同帮地底传能量,河泽的水-岩净化帮我们稳岩脉,地底的热泉控温帮麦田保收成,这才是进化该有的样子。”
除夕夜,天下城的篝火在本质互联枢纽旁点燃。各部落的人围着枢纽唱歌,岩林的人唱“调脉歌”,河泽的人唱“净化歌”,地底的人唱“控温歌”;孩子们举着“生态进化记忆链”,在篝火旁念着各节点的平衡数据:“岩脉调1次,水流净1天,热泉控3天,麦田壮如前……”阿逆也来了,他手里拿着帮孩子们画的“本质互联平衡图”,笑着说:“现在我知道,不管是岩林的调脉、河泽的净化,还是地底的控温,都是连在一起的,少一个按比例来都不行!”
龙弈站在篝火旁,看着“本质互联枢纽”上跳动的火光,看着各部落族人互相递粮、互相道谢的身影,心里无比坚定:天下城的“天下”,从来不是靠某一个文明的进化成果守护,也不是靠各文明的单独突破,是靠“本质互联、平衡共生”的全域智慧——岩林的岩脉调节、河泽的水流净化、地底的热泉控温,这些进化方法不是“互相孤立的岛”,是“彼此咬合的齿轮”,只有每个齿轮都按比例转,才能让生态系统永远远离反噬,永远充满生机。
开春的时候,本质互联枢纽旁立了块“本质互联平衡碑”,碑上刻着“本质互联,平衡共生,天下长兴”十二个字,碑旁种了片“互联平衡林”,每棵树都由岩林、河泽、地底族人共同栽种,树下埋着装有“生态进化记忆链”拓片的陶盒。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更新数据、互通消息、应对预警——他们都知道,这里不是某一个文明的枢纽,是所有愿意本质互联、平衡共生的人的精神家园,是真正“互联平衡,天下永盛”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