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15章 燎原之势

第15章 燎原之势(2/2)

目录

指着那高速锻打的箭簇、那飞快旋转的打磨轮、那流畅装配的流水线,凌云问道:“若无水力锻锤,可能日产如此多箭簇?若无标准化量规,可能保证箭箭精准?若无新式淬火法,可能让劣铁亦成锋镝?”

众人默然。

“今日之高效,皆源于昨日之‘迂缓’。”凌云声音沉静却有力,“若无当初看似‘无用’之风箱改良、无那‘耗时’的标准化、无那‘冒险’的星火钢试验,何来今日之弩箭?我等如今所为之‘迂缓’,正是为了明日之军械,能更利、更坚、更多!能造出眼前根本无法想象之利器!”

他目光扫过众人:“自行走之车,非是好高骛远。它乃集大成者,考验的是我辈能否精准掌控钢铁、驾驭力量!每解决一个难题,如精镗一孔、如磨砺一珠,我大明之工基,便坚实一分!此乃真正之强军根基,远胜一时一器之得失!”

“望诸君,勿忘格物之初心,勿惧前行之艰难!”

一席话,重新点燃了众人眼中的火焰。

是啊,他们正在开创的,是一条前所未有的路!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这条路铺垫基石。

研究继续。失败了,就分析原因,改进设计,重头再来。镗杆的稳定性通过增加辅助支撑得以改善;车刀的进给机构被改进得更加平稳;研磨找到了更高效的磨料配比……

一点一滴,毫厘必争。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第一台能够稳定运行、并镗削出相对规整内孔的水力镗床终于调试成功!虽然精度依旧远逊于现代机床,但相比纯粹的手工,已是天壤之别!

几乎同时,简易车床也终于车出了第一根偏差小于半毫的轴杆!研磨小组也献上了第一批手工研磨、筛选出的,能够相对顺畅滚动的钢珠!

第一套完全由天工院自制的、带着毛刺却基本可用的精密轴承和传动齿轮组,被小心翼翼地组装起来。

当水力通过齿轮带动这套轴承缓缓旋转起来时,虽然仍有明显的摩擦感和噪音,但它确实在转!而且比以往任何手工制品都要平稳、顺畅!

工棚内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小小的轴承,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汗水!

凌云抚摸着那微微发烫的轴承外圈,心中亦是波澜起伏。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却是决定性的第一步。有了它,更多更精密的机械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他立刻下令,利用这套初步成功的加工体系,开始小批量试生产更精密的轴承和齿轮,用于改造水利锻锤的传动机构,进一步提升其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的进步,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而就在此时,姚广孝再次悄然来访。这一次,他没有远远旁观,而是直接走进了精密加工工棚。

他默默地看着那台轰鸣的水力镗床,看着旋转的轴承,看着学徒们用游标卡尺仔细测量着零件尺寸,看着墙上张贴的各种数据记录表和工艺规程。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那些刚刚试制出来的、还带着刀痕和磨痕的精密零件上,久久不语。

良久,他缓缓抬起头,看向凌云,那双深邃的眼眸中,第一次清晰地流露出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是惊叹,是凝重,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凌居士,”他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此等之物……已非‘奇技淫巧’四字可括。”

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此乃……‘规矩’之力。以人力定规矩,以规矩驭万物。穷究毫厘,而至千里……王爷得先生,实乃天佑。”

这是姚广孝第一次如此明确而正面地肯定凌云的工作。

凌云躬身:“少师过誉。此乃众人之功,凌云不过略尽引导之责。”

姚广孝摇摇头,不再多说。他最后看了一眼那台代表着全新生产力的镗床,转身缓缓离去。背影竟显得有些萧索,又仿佛蕴含着某种巨大的震动。

凌云知道,这位洞察世事的谋士,已经清晰地看到了这股力量背后所蕴含的、足以颠覆整个世界的潜力。

星火,已不仅限于钢铁。

它正在点燃的,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的火种。

而这火种,正以无可阻挡之势,开始燎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