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22章 后膛惊雷

第22章 后膛惊雷(2/2)

目录

军情急报一日数传,燕军大营气氛凝重。朱棣连夜召集文武,商讨对策。兵力、粮草、军械的消耗速度急剧增加。天工院再次收到了雪片般的催货单,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优先保障箭簇、甲片、刀枪的供应。

战争的残酷现实,再次压倒了技术研发的浪漫想象。

“暂停所有非紧急研发项目!全力保障军械生产!”郭衡脸色凝重地向凌云传达帅府的指令,“尤其是后膛炮项目,立刻停止,所有人力物力,回归原有作坊!”

这道命令合情合理,无人可以反驳。战争面前,一切都要为最直接的需求让路。

工坊里的气氛瞬间转变。蒸汽机的改进试验停了下来,精密螺纹的研究搁置了,密封材料小组被调去熬制制弓用的鱼胶……李三狗茫然地看着突然冷清下来的项目工棚,脸上写满了失落和惶恐,觉得自己和祖传的技艺,再次被无情地抛弃了。

凌云看着这一切,沉默不语。他没有抗命,而是立刻下令调整生产安排,确保军需优先。

但夜深人静时,他独自一人站在那巨大的“万流归宗”体系图前,目光深邃。战争的需求是眼前的洪水,必须疏导。但技术的河流,却不能因此断流。一旦中断,再想续上,代价巨大。

第二天,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

他请求面见马三宝。

“公公,军需生产,天工院必竭尽全力,不敢有误。然,‘子母炮’等项目所涉之基础研究,于提升军工之本,实有大益。骤然全停,实为可惜。”凌云恳切道,“在下恳请,能否保留各项目之核心小组,每小组仅留三五人,不占用主要产能,只进行最低限度的数据整理、图纸推演、和小型验证?如此,既可保研发之火种不灭,待战事稍缓,便可迅速重启,亦不误眼下军需。”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请求。在战争吃紧、资源极度向一线倾斜的时候,还要保留一支“非生产性”的研发队伍,极易授人以柄。

马三宝眯着眼睛,沉吟良久。他深知凌云的价值,也隐约理解那些“基础研究”的潜在意义。但风险同样巨大。

“凌先生,此非常时期……”马三宝缓缓道。

“正因为是非常时期,才更需为非常之未来做准备!”凌云目光坚定,“王爷志在天下,岂能只盯着眼前一刀一箭之得失?今日之基础,乃明日克敌之根本!且这些研究,本身亦是为了造出更好、更利之军械!”

马三宝盯着凌云看了半晌,忽然道:“那李三狗所言之后膛炮,果真有望?”

“艰难无比,然若成,则我军火炮之威,可十倍于今!射速、射程、精度,皆非前膛炮可比!”凌云毫不夸张地回答。

马三宝眼中精光一闪。十倍于今!这个数字对于一位军事统帅的诱惑是致命的。他深知火器在战场上的作用正在日益提升。

“……罢了。”马三宝终于松口,“咱家便替你担待一回。各项目核心小组可保留,但不得超过五人,所用物料需报咱家特批,且绝不能影响军需生产分毫!若战时有何差池,或让周铎那等人抓到把柄,你我皆吃罪不起!”

“谢公公!”凌云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于是,在天工院一片热火朝天的军械生产景象背后,几个小小的角落依旧亮着“不务正业”的灯火。寥寥数人,依旧在进行着螺纹车刀的改进设计、密封材料的配方试验、炮钢合金的熔炼记录、以及对着图纸进行复杂的结构演算……

李三狗被安排进了材料组,负责整理祖传关于“铁口火性”的记录(关于材料耐烧蚀性的经验)。他感激涕零,工作得比任何人都更加投入。

战争的阴影笼罩大地,前线的厮杀声隐约可闻。天工院的工匠们日夜赶工,打造着决定当下生死的刀箭。

而在这些喧嚣之下,一些关乎未来战争形态的种子,正在泥土深处,顶着巨大的压力,顽强地保存着生机,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后膛惊雷,虽未炸响,其引线却已在无人知晓处,被悄然埋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