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32章 星火燎原

第32章 星火燎原(2/2)

目录

这正合凌云之意!

他立刻精心筹划,组建了数支“技术宣导队”。每支队伍由一名格物堂学徒带队,配以数名经验丰富、口才尚可的老匠师,携带标准量具、图纸和《军工辑要》精选本。

临行前,他亲自训话:

“尔等此行,非是去作威作福,乃是去播撒星火,教授规矩。”

“一要耐心,各地条件不一,不可生搬硬套,需因地制宜,教会他们如何‘循规蹈矩’。”

“二要谦逊,尔等所知,亦是有限,需留意采集各地匠户之巧思妙法,记录带回。”

“三要谨慎,只传技艺,不论其他,遇有刁难或打探,皆推于上官规程即可。”

技术宣导队出发了。他们深入各地的匠坊,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当宣导队员拿出标准卡尺,要求箭杆直径必须一致时,匠户们觉得多此一举。

当他们演示流水线分工,将制甲过程分解时,老师傅们觉得手艺被糟蹋。

但当他们用事实证明,标准化后的零件更换更快,流水线出的铠甲效率更高时,反对的声音渐渐变成了好奇和尝试。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保守势力的抵触、地方官吏的阳奉阴违、以及匠户们根深蒂固的习惯,都使得推广困难重重。一支宣导队在蓟州甚至遭到了当地匠户头的集体抵制,险些发生冲突。

消息传回,周铎果然立刻发难,在“将作会”上痛陈天工院“方法激进,扰乱了各地匠坊生计,恐引民怨”。

凌云早有准备,他呈上了宣导队记录的详细报告,包括各地匠坊采纳新法后效率提升的具体数据,以及收集到的十几项来自基层的、有价值的小改进。

“周长史明鉴,”凌云不慌不忙,“革新必有阵痛。然数据在此,新法之利,显而易见。些许阻滞,乃因循守旧之故,正需我辈持之以恒,加以引导。且,各地匠户之巧思,亦是我天工院所需,此乃教学相长,岂能一概斥之为‘扰乱’?”

他巧妙地将“推广”包装成了“交流”与“采集”,将周铎的攻击化解于无形。

朱棣看着那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来自基层的改进建议,再次选择了支持凌云:“凌先生所言有理。新法既利军备,便当推行。若有阻挠,地方官须全力弹压!宣导队亦需注意方式,循序渐进。”

有了朱棣的明确支持,技术宣导队的工作得以继续。虽然缓慢,但标准的理念、流水线的模式,以及注重数据验证的思维,开始像滴灌一样,一点点渗入北方军工体系的土壤。

而各地反馈回来的那些巧思妙计,也被凌云命人仔细整理、验证,择其优者,补充进天工院的档案库,有的甚至被直接用于改进自身的工艺。

一个初步的、双向的技术流动生态,开始隐约形成。

这一日,一支宣导队从宣府镇返回,带回了一个特殊的“礼物”——一套当地匠户根据《辑要》中的图形,自行仿造、却又加入了本地特色的“组合工具”,包括可更换头的扳手、多用途钳等,虽然粗糙,却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智慧。

凌云拿着这套工具,久久不语。

郭衡笑道:“此物虽陋,倒可见民心可用,我天工院理念已深入人心矣。”

凌云却缓缓摇头:“非也。此非‘深入民心’,此乃‘星火燎原’之始象。”

他目光变得深远:“我等所立之‘规矩’,终有一日,会超越天工院之高墙,会挣脱你我等‘授业者’之掌控,在其所至之处,结合当地之风土人情,开出截然不同之花果。”

“此乃技术之本性,亦是其最可怕又最可敬之处。”

他预见到,一旦知识的藩篱被打破,技术的种子撒播出去,其未来的发展,将不再完全由他这个“播种者”所掌控。

星火已然散出,燎原之势,恐非任何人所能阻挡。

而这其中蕴含的机遇与风险,让凌云在欣慰之余,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