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烽火试金(2/2)
“至于点火安全,设计更长的点火索,挖掘坚固的发射掩体,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凌云亲自绘制草图,计算大致参数,将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天工院最优秀的力量被集中起来,日夜攻关。炉火映照着工匠们满是汗水和坚定的脸庞,敲打声、铸造声、争论声不绝于耳。
就在重炮项目紧张进行时,济南前线再次传来不利消息:朝廷可能派出了援军,试图内外夹击燕军。局势万分危急!
压力之下,凌云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不等重炮完全成熟,先赶制一批口径稍小、但炮管加长、装药量增大的“长身管攻城炮”,火速运往前线,以解燃眉之急。同时,他派出一支由资深工匠组成的技术支援小队,携带专用工具和备用零件,随军行动,负责火炮的现场组装、调试和维修保障。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当第一批六门散发着钢铁与油脂气息的“长身管攻城炮”和技术小队冒着风雪离开北平时,所有人的心都悬着。
几天后,济南城下。
阴沉的天幕下,六门新式攻城炮被小心翼翼地推入预设阵地,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济南高大的城墙。燕军士兵们好奇而紧张地围观着这些庞然大物。朱棣亲临前沿,面色凝重。道衍和尚闭目捻珠,口中念念有词。
技术小队的工匠们按照凌云制定的规程,紧张地进行最后的检查装填。装药、压实、放入沉重的实心铁弹……每一步都一丝不苟。
“准备完毕!”小队负责人高声禀报。
朱棣深吸一口气,挥手下令:“放!”
引信被点燃,嘶嘶作响,迅速没入炮膛。
轰——!!!
一声前所未有的巨响,震得大地颤抖,远超“虎蹲炮”的轰鸣!炮口喷出长长的烈焰和浓烟,巨大的后坐力让沉重的炮身猛地向后坐去,幸亏坚固的炮架和驻锄坑发挥了作用。
几乎在同时,济南坚固的城墙上,砖石飞溅,被炮弹击中处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凹坑和蛛网般的裂痕!
虽然未能一击破城,但这巨大的威力和对城墙造成的实质性破坏,极大地鼓舞了燕军的士气!
“有效!继续炮击!集中轰击一点!”朱棣兴奋地下令。
轰!轰!轰!
攻城炮有节奏地轰鸣着,每一次怒吼,都在济南城墙上留下伤痕,也重重地敲击在守军的心头。
烽火之中,天工院的心血再次经受住了考验。这轰鸣声,不仅是对城墙的摧毁,更是工业力量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发出的、无可辩驳的宣言。然而,凌云在北平接到捷报时,却无太多喜悦。他知道,更坚固的城池、更残酷的考验,还在后面。而武器的每一次升级,也意味着战争烈度的加剧,和随之而来的更大伤亡。技术的进步,究竟会将这个时代引向何方?他望着南方燃烧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