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惊雷再起(1/2)
马三宝密电中的警示,如同在凌云耳边敲响的警钟。朝堂的耐心是有限的,他必须尽快拿出能产生“惊涛”效应的实绩。然而,无论是新型战舰还是能量武器防御,都非一朝一夕可成。他需要一场展示性的、具有颠覆性战术意义的胜利,来证明南洋体系的价值与正确方向。
他将目光投向了南洋尚未完全平靖的西南海域。那里,盘踞着几股与“四海商会”残部有染、且疑似得到“圣主”组织暗中技术支持的海盗势力。他们占据着几处地形复杂的群岛,凭借改装过的快船和少量获得的诡异武器(如射程极远的火箭、能释放毒烟的装置),屡次袭扰大明航线,剿而不灭,如同附骨之疽。
就拿他们开刀!既是肃清后方,也是一次新式战术与装备的实战检验!
凌云制定的作战计划,代号“惊蛰”,核心并非强攻,而是体系碾压与精准斩首。
参与此次行动的,并非主力舰队,而是由经过严格改装、加装了新型水听器、磁性探测器以及实验性短程无线电报机(基于“金铃”计划的小型化成果,通讯距离仅十数里,且极不稳定)的六艘“飞廉级”驱逐舰,以及张贲麾下刚刚完成初步训练、装备了后装线膛枪和迫击炮的一个加强陆战营。
他们的目标,是海盗的老巢——“黑礁鬼域”群岛中,防御最严密、头目“翻江蜃”陈祖义坐镇的主岛。
行动在一个浓雾弥漫的黎明展开。
六艘驱逐舰并未像往常那样直接扑向岛屿,而是在距离主岛二十海里外便分散开来,如同撒开的一张无形大网。它们保持无线电静默,仅依靠改进后的声呐和磁探,如同潜伏的猎手,捕捉着周围海域的一切异常。
与此同时,三具加装了简易稳定舵和观测镜的系留侦察气球,从后方一艘经过伪装的辅助船上缓缓升空,隐入浓雾之中。气球上的观测兵,携带着高倍望远镜和……同样笨重但勉强可用的野战无线电报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空中侦察与实时信息传递的首次结合!
当气球观测兵将海盗港口内舰船分布、主要炮位、以及疑似头目住所的位置,通过断断续续却意义重大的电波传回旗舰时,端坐在旗舰指挥室内的凌云和李参将,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战场透明度!
“目标确认,‘翻江蜃’座舰‘海阎王号’停泊于东侧小湾,其宅邸位于港口后山腰,有重兵守卫。”译电员迅速汇报。
“命令:‘飞廉三号’、‘五号’,前出至E4海域,拦截可能外出巡逻的敌快船;‘一号’、‘二号’,迂回至主岛西侧,用新型火箭增程爆破弹(射程远超传统火炮),对港口炮台进行精确打击;陆战营,在‘四号’、‘六号’舰炮火掩护下,于北侧滩头登陆,直扑敌酋宅邸!”凌云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借助这短暂的信息优势,下达了精准的指令。
战斗,以海盗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打响了。
首先遭殃的是试图出港巡逻的两艘海盗快船。它们刚驶出港湾,就被早已守候在预定海域的“飞廉三号”和“五号”用密集的副炮和火箭弹打了个措手不及,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就带着熊熊烈火沉入海底。
紧接着,港口西侧的山崖上,海盗们苦心经营多年的炮台,被来自遥远海面的、划着诡异弧线的火箭增程弹准确命中!爆炸声接连响起,碎石与火炮零件四处飞溅,守军甚至不知道攻击来自何方!
就在港口陷入一片混乱之际,张贲率领的陆战营在北侧一处防守相对薄弱的滩头成功登陆。他们以散兵线快速推进,遇到坚固工事,不再用人命去填,而是呼叫后方驱逐舰的炮火进行定点清除,或者直接用新装备的迫击炮进行曲射打击。后装线膛枪在中远距离上的精准火力,更是让习惯于混战的海盗伤亡惨重。
整个作战过程,前线部队与后方舰艇、甚至空中气球之间,依靠那极其原始却划时代的无线电报,保持着前所未有的协同。虽然通讯时断时续,错误频发,但这微弱的“信息流”,已经足以让明军形成碾压式的战术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