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巨舰临门与材料的曙光(1/2)
大明沿海的封锁与暗流,并未能阻挡时间的脚步,也未能延缓吕宋在绝境中寻求突破的决心。就在这种紧张的对峙氛围中,一支规模空前庞大的舰队,劈开万里波涛,出现在了吕宋本岛的海平线上。
那是由郑和统领的,打着“宣慰南洋,播撒天威”旗号的下西洋舰队。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支舰队的核心,并非那些体型庞大的宝船,而是数艘经过了明显改装、吃水更深、侧舷可见更多炮窗的战舰——它们隶属于登州卫和福建水师,是朱棣密旨中“顺路巡视”的真正力量。
郑和旗舰的指挥室内,这位三宝太监面容沉静,目光深邃地注视着远方逐渐清晰的吕宋港。他手中不仅握着皇帝“便宜行事”的密旨,更怀着一份复杂的个人情感。他见识过凌云的才能,也隐约感知到吕宋所走道路的不同,但皇命难违,帝国的稳定高于一切。
“禀公公,吕宋港已在前方。其港口设施……远超预估,停泊船只繁多,更有数条黑色铁船,无帆无桨,喷吐黑烟,行动迅捷。”了望哨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
郑和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喜怒。他早已不是第一次听闻吕宋的“奇景”,但亲眼所见,依旧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击。那是一种秩序井然、却又充满陌生力量的繁荣。
吕宋港内,警钟长鸣。
“报告!确认大明舰队身份,为首者郑和旗号!但其舰队中混有至少八艘大型战船,装备不详!”
“港内防御炮台已就位!”
“‘怒涛级’巡洋舰第一分队已出港,进行警戒伴航!”
凌云站在都督府最高的塔楼上,通过大型望远镜观察着那支庞大的混合舰队。该来的,终究来了。而且来的不是文官钦使,而是携带着武力、代表着朱棣最终态度的郑和。
“按最高外交礼仪准备迎接,但防卫等级提升至一级。”凌云放下望远镜,语气平静,“告诉陈院长和鲁司长,他们期待已久的‘客人’来了,准备好展示我们最新的‘成果’。”
当郑和的舰队在引水船的引导下,缓缓驶入吕宋港时,即便是这位见多识广的三宝太监,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高耸的龙门吊正在装卸巨大的货箱;铁轨交错,蒸汽机车拉着长长的车厢呼啸而过;码头旁,几艘明显是钢铁制造的“怒涛级”巡洋舰冰冷的舰体反射着寒光,炮口森然。更远处,巨大的船坞里,隐约可见更加庞大的舰体正在建造,其规模甚至超过了最大的宝船。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停放在港口远端一处特殊泊位的一艘船。它通体呈流线型,船体似乎并非木质,也没有传统帆具,只在甲板后部矗立着粗大的烟囱,以及一些难以理解的、类似翼面的结构。
“那是……?”郑和忍不住向陪同的吕宋礼官询问。
礼官面带自豪,恭敬地回答:“回禀郑公公,此乃我吕宋‘乘风级’高速联络舰,采用全钢焊接船体,蒸汽轮机驱动,航速可达传统帆船三倍以上,不依风信,日夜兼程。”
郑和瞳孔微缩。不依风信,日夜兼程!这对于远洋航行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大明宝船队纵横四海,依旧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而吕宋,似乎正在将海洋变成可以精确计算的通途。
迎接仪式盛大而规范,凌云亲自在码头相迎。双方见面,礼仪周全,言辞客气,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
“凌都督,别来无恙。陛下心系海外臣民,特命咱家前来探望,见吕宋如此兴盛,咱家甚是欣慰。”郑和微笑着,话语滴水不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