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铁与火的见证(2/2)
当那银灰色、造型流畅、带着巨大旋翼和尾推的“巡天三号”原型机,在朱棣面前缓缓升空,并在空中做出平稳的转向和短距机动时,这位见惯了风浪的帝王,终于无法再维持表面的平静,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震撼!
飞天!真正的飞天!并非借助风力,而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挣脱大地束缚!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对“力量”的认知范畴。他仰着头,看着那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铁鸟”,心中之前对所谓“星空威胁”的最后一丝怀疑,也在这铁翼之下,烟消云散。能够造出此等神物,又何必编造一个如此荒诞的谎言来欺骗他?
最后,凌云将朱棣带到了格物院的地下指挥中心。
在这里,没有震耳的轰鸣和灼热的气浪,只有无数闪烁的指示灯、跳动的仪表和巨大的显示屏幕(由无数小型灯泡矩阵构成,显示着简单的图形和数据)。陈默亲自操作,向朱棣演示了无线电的即时通讯,看着相隔百里之外的据点负责人的影像(通过简易的机械扫描和灯光传输实现,极其粗糙但概念惊人)和声音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同时,陈默也将“巡天镜”监测到的星空信号源数据、解析出的能量签名,以及那份来自深空的、冰冷的“观察期”通知,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朱棣。
看着屏幕上那不断靠近的光点,那代表毁灭的幽蓝光束能量曲线,以及那用通用数理语言书写、逻辑严酷的“最后通牒”,朱棣沉默了。他坐在特意为他准备的椅子上,背脊似乎不再如之前那般挺直,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混合着巨大的压力,笼罩了他。
他看到了吕宋的铁与火,看到了那指向星空的翅膀,也看到了那悬于整个文明头顶的审判之剑。
这一切,都做不得假。
许久,朱棣缓缓抬起头,目光再次落在凌云身上,那目光中的猜忌和审视已然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求助。
“凌云,”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告诉朕,三年……我们,该当如何?”
这一刻,他不再仅仅是以皇帝的身份质问臣子,更像是一个文明的领袖,在向另一个可能掌握着钥匙的人,寻求出路。
凌云迎着他的目光,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摊开了早已准备好的、那份关乎未来三年命运的合作草案。
“陛下,单打独斗,绝无生机。唯有合力,方有一线希望。此乃臣之浅见,请陛下御览。”
文明的航船,在风暴将至的前夜,两位最重要的舵手,终于开始尝试,握住同一只舵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