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歪嘴先生(1/2)
江东有个凤鸣村,村里有个叫秦三宝的教书先生。这秦先生年纪不过三十,肚里却有些墨水,在村中设塾授课,倒也能混口饭吃。只可惜他天生歪嘴,讲话时嘴角向右上歪斜,显得似笑非笑,村中孩童常在背后学他模样。
秦先生自知相貌不雅,平日深居简出,除了教书便是闭门读书。这年腊月二十三,塾馆放假,秦先生独自在屋内温酒读书,忽听得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个白发老翁,身着青布长衫,肩头落满雪花。老翁拱手道:“老朽赶路遇雪,不知可否借宿一宿?”
秦先生本就心善,见老翁年迈,忙请进屋,添酒加菜,热情款待。酒过三巡,老翁端详秦先生片刻,道:“先生心地仁厚,却因这歪嘴受了不少委屈吧?”
秦先生苦笑:“天生如此,无可奈何。”
老翁笑道:“老朽略通医道,或可医治此疾。”
秦先生连连摆手:“多年旧疾,不敢劳烦。”
老翁也不强求,次日清晨告辞时,留下一粒红色药丸:“他日若改主意,服下此药即可。只是切记,医了歪嘴,恐有其他变故。”
秦先生接过药丸,道谢后便收入匣中,并未放在心上。
转眼到了年关,秦先生去镇上置办年货,在茶楼歇脚时,听得邻桌几个村中富户子弟高声谈笑,分明是在学他歪嘴模样,引得众人哄笑。秦先生心中苦涩,匆匆离去。
回家后,他想起老翁赠药,心道:“试一试也无妨。”便取出红色药丸服下。
次日醒来,秦先生对镜一照,惊喜地发现歪嘴竟然复原,嘴角端正,面貌焕然一新。他大喜过望,连日在村中走动,村民见了无不称奇。
然而奇怪的是,自那以后,秦先生的塾馆中学生日渐减少。原先村人看重他学问,不计较相貌;如今嘴正了,反倒有人说他“眼神不正”、“面相寡薄”,不愿将孩子送来。
更蹊跷的是,秦先生发现自己忽然能听懂鸟兽言语了。一日午后,他伏案小憩,听得屋檐下两只麻雀交谈:
“这秦先生医好了歪嘴,反倒丢了饭碗,真是可笑。”
“你不知,那赠药的老翁是黄仙化身,特意来试探他的。如今他过了虚荣这一关,黄仙今晚便要来授他真本事呢!”
秦先生心中惊疑,当夜果然梦到那老翁。老翁笑道:“你既已通过考验,老夫便传你一项本事。日后若有疑难,可焚香唤我,但切记:不可贪心,不可害人,不可泄露天机。”
醒来后,秦先生案上多了一本旧书,上书《解疑释惑篇》。翻阅之下,尽是卜筮相法、医卜星相之术。
起初秦先生不敢妄用,直到一日村中张老汉家的牛走失了,全家寻找三日无果,秦先生想起书中寻物之法,依样推算,竟在后山山洞中找到了牛。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村民纷纷来找秦先生问事。他先是推辞,后来见确实能助人,便谨慎施用,无不灵验。人称“秦半仙”,名声渐传渐远。
这年春天,村中李员外家小姐得了怪病,终日昏睡,医药无效。李员外请秦先生过府一看。
秦先生来到小姐闺房,见少女面色红润如常,只是沉睡不醒。他依书中所授,焚香请仙,片刻后心有所感,道:“小姐非病,乃是魂被牵走。”
李员外大惊:“先生可能解救?”
秦先生推算良久,道:“三日后月圆之夜,我设坛招魂。”
三日后,秦先生在院中设下法坛,手持桃木剑,念念有词。至午夜时分,忽见一道黑影从西方飞来,落入法坛。秦先生定睛一看,竟是只白毛狐狸,口中衔着一枚玉簪。
那狐狸放下玉簪,口吐人言:“此女前世为我恩人,我今引她魂魄相见,以报旧恩,并非害她。”
秦先生道:“人妖殊途,此举反害她性命。”
狐狸叹道:“也罢,魂魄即刻归还。只是先生须知,你今日神通,皆因黄仙所赐。黄仙与我等狐仙本有宿怨,望先生好自为之。”说罢化作青烟散去。
次日,李小姐果然苏醒。李员外重金酬谢,秦先生只取少许,余皆散与穷人。
不久,县太爷夫人遗失一枚祖传玉佩,悬赏寻找。秦先生推算后,告知在县衙后花园的枯井中。果然找到玉佩,县太爷大喜,聘为幕僚。
秦先生入衙后,谨守本分,不敢妄用神通。一日随县太爷下乡办案,路过一山村,听闻有“狐仙作祟”,村民请道士作法,要烧死一对被附身的母女。
秦先生细问之下,知那寡妇王氏与女儿小莲相依为命,近日忽能预言吉凶,治愈小疾,村民便说她们被狐仙附体。
秦先生见过王氏,察觉她身上确有灵气,但不似邪祟。夜宿村中时,他焚香请黄仙指点,梦中老翁现身道:“此女乃狐仙转世,本性善良,你可救她。”
次日,秦先生劝村民:“此非妖邪,乃是天赋异禀,何必伤害?”并演示了几样小法术,证明神通未必为恶。村民信服,释放王氏母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