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查布料暗访织坊(2/2)
翌日上午,负责调查布料的那一组人手便传来了初步消息。
“大人,我们查遍了京城明面上能接触到这类锦缎的大的织坊和绸缎庄,都说这料子是宫内流出的,或者是江南特定织坊供奉的,他们并无存货,也不敢仿造。”负责此事的是一位名叫孙铭的老成吏员。
李致贤并不意外,若如此容易查到,反倒奇怪了。
孙铭话锋一转,低声道:“不过,我们打听到,在东市最里头,靠近旧城墙根的地方,有一家不起眼的‘陈氏织补坊’。这家铺子门面极小,主要做些织补、改色的零活,按理说接触不到这等料子。但有个老绸缎商隐约提起,说这家铺子的陈老板,早年好像在内务府的织造衙门当过差,手艺极精,尤其擅长处理各类贵重织物,偶尔……也会接些来路不明、要求古怪的私活,收费极高。”
内务府织造衙门出身?擅长处理贵重织物?接私活?
李致贤眼中精光一闪。就是这里了!
他立刻亲自出动,依旧做了乔装,只带了孙铭一人,如同寻常顾客般,来到了东市那家偏僻的“陈氏织补坊”。
铺子果然很小,光线昏暗,里面堆满了各色待织补的衣物和布料卷轴。一个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身形干瘦的老者,正就着窗户透进的光线,小心翼翼地缝补着一件华丽的裙子,手指灵活得不像老人。
听到有人进来,陈老板头也没抬,只是慢悠悠地道:“客官有何贵干?织补还是改衣?先说好,工钱不便宜,料子太差的活儿不接。”
李致贤没有说话,而是缓缓地将那块深蓝色云纹锦缎的碎片,放在了老人面前的案台上。
陈老板缝补的动作,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他依旧没有抬头,但透过老花镜,李致贤能感觉到他眼角的余光,已经牢牢锁定了那块碎片。
沉默了数息,陈老板才缓缓放下手中的针线,抬起头,取下老花镜,用一双浑浊却透着精明的眼睛,仔细打量着李致贤和孙铭。
“这料子……客官从何处得来?”他的声音依旧平淡,但李致贤捕捉到了其中一丝极细微的紧张。
“偶然所得。”李致贤不动声色,“听闻陈老板手艺高超,尤擅处理此类织物,特来请教,不知老板可能看出这料子的来历?或者……近期可曾见过类似料子制成的衣物需要织补?”
陈老板重新戴上老花镜,拿起布料碎片,对着光仔细看了半晌,手指摩挲着织物的纹理,似乎在感受其质地。
“料子是上好的官用云纹锦,江宁织造的上品,非勋贵高官不可得。”他慢条斯理地说着,忽然,他的手指在布料断裂的边缘处停住了,那里有一个极其微小的、用同色丝线绣出的,几乎与云纹融为一体的标记——一个变体的“荣”字花纹!
李致贤的心脏猛地一跳!张世荣的“荣”!
陈老板显然也认出了这个标记,他的手微微抖了一下,迅速将布料放下,仿佛那是什么烫手的东西。
“抱歉,老夫眼拙,看不出更多了。”他的语气变得生硬而疏离,“这料子金贵,小店手艺粗陋,不敢承接。两位客官请回吧。”
他开始低头整理桌上的针线,摆出了送客的姿态。
李致贤知道,他找对地方了!这陈老板不仅认得这料子,更认得那个隐秘的标记,而且对此讳莫如深,充满了恐惧!
他没有强行追问,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他深深地看了陈老板一眼,将一块分量不轻的银锭轻轻放在案台上。
“既然如此,不便打扰。这点银子,算是咨询之资。”李致贤语气平和,意有所指地补充了一句,“或许日后,还有需要麻烦陈老板的地方。”
说完,他不再停留,带着孙铭转身离开了织补坊。
走出铺子,李致贤的心情并未放松。陈老板的反应,坐实了布料与张世荣府的关联,但也意味着这条线极其敏感,稍有不慎,陈老板很可能就是下一个“陈望”。
然而,就在他们走出东市,准备返回衙门时,孙铭突然轻轻拉了一下李致贤的衣袖,示意他看向街角。
只见那个陈氏织补坊的陈老板,竟然匆匆锁了店门,神色慌张地左右张望了一下,然后快步朝着与李致贤他们相反的方向走去,步履匆忙,仿佛要去给什么人报信!
李致贤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老匠人,果然与张世荣势力有联系!他是要去通风报信吗?
“跟上他!”李致贤立刻低声下令,“小心,不要被发觉!”
孙铭领命,悄无声息地融入了人流,尾随陈老板而去。
李致贤站在原地,看着陈老板消失的方向,心中波澜再起。本以为只是查一条布料线索,没想到却可能牵出张世荣麾下负责处理隐秘事务的又一条走狗。
这京城的水,到底有多深?张世荣这张网,又究竟织得有多大?
而那个不知所踪的茂儿爷,在这张巨网之下,又能支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