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黄菡千里送信物(1/2)
刑部大牢,戊字区。
清晨的微光尚未完全驱散牢房内的阴冷潮湿,走廊上便响起了送饭狱卒那特有的、拖沓而沉闷的脚步声。李致贤一夜未眠,并非因为恐惧,而是全神贯注地在心中反复打磨、记忆那份关乎生死和正义的“狱中陈情表”。每一个字,每一桩事,他都力求精准,如同在黑暗中打磨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
脚步声在他的牢房外停下。铁门上的小窗被拉开,一张陌生的、面无表情的狱卒脸孔出现,将一个粗陶碗和一个黑面馒头从小窗口递了进来。依旧是照例的、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粥和粗粝得拉嗓子的馒头。
李致贤的心却猛地一紧。他想起了昨夜那张纸条上的警告:“粥饭小心,慎饮冷水。”王五的提醒绝非空穴来风。他不动声色地走上前,接过碗和馒头,口中道了声:“有劳。”
那狱卒没有多余的话,关上小窗,脚步声渐渐远去。
李致贤端着那碗粥,走到牢房内光线稍亮的地方。粥看起来与往日并无不同,浑浊的汤水里漂浮着几粒可怜的米粒,散发出淡淡的、并不新鲜的米糠气。他仔细嗅了嗅,并未闻到任何异味。但他不敢有丝毫大意。张世荣若要下毒,必然会选择无色无味、难以察觉的剧毒。
他没有立刻饮用,而是将碗放在墙角,拿起那个黑面馒头。馒头冰冷坚硬,他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干涩粗糙的口感让他难以下咽,但他还是强迫自己吞了下去。他需要维持体力。
时间如沙漏中的细沙般缓缓流逝,牢房内一片死寂,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李致贤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那碗热气腾腾的粥,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住一样无法移开,但与此同时,他的耳朵却像雷达似的敏锐捕捉着周围每一丝细微的声响,不放过任何一点可能存在危险的蛛丝马迹。
就这样,大概过去了一盏茶的光景,李致贤依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丝毫异样。难道真的是王五太过神经质,想太多了吗?又或者说,那个隐藏在暗处、企图谋害他性命之人还未出手?无数个疑问涌上心头,让李致贤的神经愈发紧绷起来。
就在他心神稍稍放松之际,一阵极其轻微、几乎难以察觉的窸窣声,从牢房角落的排水口附近传来。那排水口只有拳头大小,连接着阴暗潮湿的下水道系统。李致贤目光一凝,屏住呼吸,仔细倾听。
那声音断断续续地响起,仿佛有什么物体正在与坚硬的石壁发生着激烈的摩擦。每一次声响都带着一种莫名的紧张感,让人不禁心生警惕。就在这时,一道微弱的光芒突然闪现出来,照亮了周围黑暗的环境。
仔细一看,可以发现原来是一个小小的、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物件正缓缓地从那个狭窄的排水口中挤入室内。它显得有些笨拙和吃力,但却顽强地向前移动着,最终成功地穿过了狭小的缝隙,“噗通”一声掉落到了湿漉漉的地面上。
李致贤心中剧震!这是什么?他快步上前,警惕地看了看牢门方向,确认无人注意后,迅速捡起那个油纸包。入手微沉,包裹得严严实实。他小心翼翼地拆开油纸,里面露出的东西让他瞬间愣住了——
那是一块半旧的汗巾,包裹着几块精致的、还带着些许温热的桂花糕,以及一个小小的、密封的竹筒。汗巾的一角,用歪歪扭扭的墨迹绣着一个“菡”字!
黄菡?!静水县的黄菡?!
李致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怎么可能?黄菡怎么会送东西进来?还是通过如此不可思议的方式——刑部大牢的下水道?!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首先拿起那个竹筒。拔开塞子,里面是一卷细细的纸条。他展开纸条,上面是黄惜才那熟悉的、略带潦草却工整的字迹:
“李公钧鉴:京中惊变,闻公蒙难,心如油煎。弟本微末,无力回天,然公之清名,天地可鉴。小犬菡儿,日夜啼哭,念及‘李叔叔’恩情,竟于梦中得公旧物所藏之处,坚称此物或可助公。此子虽幼,然天性与公投缘,或非无因。弟思之再三,虽觉荒诞,然情势危急,宁信其有。遂变卖家资,携子冒死入京。此物乃公昔年留于寒舍旧书箱夹层之中,弟竟从未察觉。今由菡儿亲手取出,奉于公前。万望珍重,静待云开。惜才顿首。”
信的内容让李致贤心潮澎湃,眼眶瞬间湿润了。黄惜才一家,竟因他蒙难而变卖家产,千里迢迢冒险来到京城!这份情谊,重于泰山!而黄菡那孩子……梦中得知他旧物所藏?这听起来确实荒诞,但联想到黄菡过往显露出的那份超乎年龄的聪慧和敏锐,李致贤心中不由升起一丝奇异的希望。
他放下纸条,目光落在汗巾包裹的物件上。除了那几块诱人的桂花糕,汗巾里还裹着一个扁平的、巴掌大小的木质小盒。盒子做工粗糙,就是静水县常见的普通木料,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他深吸一口气,轻轻打开木盒。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两样东西:一枚色泽暗淡、似乎只是普通铁质的旧钥匙,以及一张折叠起来的、泛黄发脆的纸笺。
李致贤首先拿起那枚钥匙,仔细端详。钥匙样式古朴,并非如今常见的锁具样式,上面没有任何标记,看起来平平无奇。他蹙起眉头,努力回忆。昔年留于黄家旧书箱夹层?他当年在黄家借宿,确实曾将一些不甚重要的旧书和杂物暂存于那个破旧的书箱,离京时匆忙,并未全部带走。但这枚钥匙……他毫无印象。
他放下钥匙,又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张纸笺。纸笺已经非常脆弱,上面的字迹是墨笔所书,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晕染模糊,但依旧可以辨认。当李致贤看清上面的内容时,他的呼吸骤然停止,瞳孔猛地收缩!
那并非什么书信,而是一份极其简短的名单和一句隐语!
名单上只有三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跟着一个模糊的官职或身份标识:
“吴明-东宫典玺”
“赵嬷嬷-太子乳母”
“顾长卿-神机营副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