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新生的土壤(1/2)
雪后初晴的阳光透过图书馆的高窗,在陈山河摊开的《土壤学概论》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本书是他主动向管教干部申请来的,当对方投来疑惑的目光时,他只平静地解释:想了解一下植物生长的规律。
书页间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录的却不全是土壤的成分与结构。
盐碱地改良:需要持续的水源冲刷,配合耐盐作物种植......他在旁边批注:人心的改良亦如是。需要知识与时间的双重滋养。
板结土壤:因长期单一耕作导致。解决方法:轮作,深耕,增施有机肥......他笔尖停顿,想起那些在普法课堂上眼神从麻木到清亮的犯人,批注:单一的说教如同单一耕作,需要多元化的。
这个发现让他着迷。他开始系统地研究起农业知识,在笔记本上建立起一套独特的类比体系。土壤的墒情好比人心的状态,施肥如同传授知识,除草如同戒除恶习,轮作好比多元化的改造方式。
山哥,你这研究的什么啊?同监舍的年轻犯人好奇地探头。
陈山河合上书,目光掠过窗外开始融化的积雪:在研究春天来了之后,该种点什么。
一个月后,监狱的闲置空地上,出现了一片小小的苗圃。这是陈山河提交的劳动改造创新方案被批准实施的结果。方案里,他将农业种植与犯人改造巧妙地结合起来,每个参与劳动的犯人都要同时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
挖坑不是简单地刨土,陈山河示范着动作,深度要够,底肥要足,就像我们学习,基础要打牢。
曾经最不服管教的壮汉,如今小心翼翼地捧着番茄苗,像捧着什么易碎的珍宝。他按照陈山河教的方法,仔细地培土、浇水,动作轻柔得与往日判若两人。
这比打架难多了,他嘟囔着,得想着深浅,想着水量......
但这份难,结出来的果实是甜的。陈山河平静地回答。
苗圃成了另一个课堂。在这里,他们讨论的不再只是法律条文,还有生命成长的规律。一个因故意伤害入狱的年轻人,在第一次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发芽时,竟然红了眼眶。
我以前只会破坏,他低声说,从没想过创造点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