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2)
高育良说话时虽面带微笑,
字字句句却透着寒意。
特别是对李达康而言,欧阳靖一事,
看似在批评侯亮平肆意妄为,
实则也在敲打李达康:你并不干净,最好少开口。
几乎瞬间,李达康的脸涨得通红,
本想反驳,却强忍了下去。
他若再开口,高育良绝不会留情。
此刻的高育良已占据道德高地,
无人能够阻挡。
任命钟小艾,调走侯亮平,
一气呵成,无可辩驳。
在场无人再能提出异议。
至少在这项任命上,高育良已握有大义。
就算最终任命权在沙瑞金手中,
在这样的会议场合,一旦投票,
他也不得不同意。
要知道,沙瑞金空降汉东,
只带了两个人:田国富和侯亮平。
如今侯亮平已被调离,田国富还会远吗?
此时席间的田国富,脸色也显出不悦。
感觉到了不安,高育良立即发言。
“育良同志,反贪局眼下正是关键时期,大风车案牵涉众多。”
“这时候突然调离侯亮平,恐怕不太合适。”
“就算他状态欠佳,也不该临阵换人。”
田国富的表态让沙瑞金看到了一线希望。
但作为主要负责人,他必须保持立场。
沙瑞金的目光再次投向高育良,对于田国富的质疑,他早有准备,显得沉着自信。
“田书记,关于反贪局的问题,祁同伟已经向我汇报过。
目前省里的政法工作由他全面负责。”
“反贪局的工作与纪委职能存在高度重叠,这是改革中的重点问题。”
“只是时机一直未到,这次侯亮平的失误,本质上是由于我们体制尚不完善。”
“改革尚未到位,反贪局的职能不够明确,纪委的作用也有待加强。
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做好对干部的监督工作。”
“因此,我建议从现在开始对反贪局进行改革。
我计划调任陈清泉到反贪局。”
“进行职能整合与移交,一部分划归纪委,一部分纳入检察院,最终裁撤反贪局。”
“由纪委全面负责和执行对干部的监督职能,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应接受纪委的监督与检查。”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感到震惊。
大家都知道高育良厉害,但没想到他竟如此果断。
此时,田国富不再就此发表意见。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他怎会拒绝?
高育良此举,等于送了他一份大礼。
为何田国富一直跟随沙瑞金?正是因为反贪局的存在。
沙瑞金将案件交给反贪局,别人难以插手。
现在高育良直接提议裁撤反贪局,高育良表态接受纪委监督,那你沙瑞金呢?
虽然只是字面表态,但意义已然不同。
此时的田国富,眼神已经有所变化。
而沙瑞金却显得孤立无援。
“现在,同意钟小艾担任检察长的,请举手。”
“同意裁撤反贪局的,请举手。”
除了那位一直低头不语的军方代表,其他人都投了赞成票。
侯亮平和陈清泉的职务调整,甚至无需表决。
侯亮平被叫到面前,桌上放着两份文件。
离婚协议与调任通知。
组织部长笑容满面地看着他。
坐在侯亮平对面的并非吴春林,而是组织部的副部长,正带着一脸真诚而羡慕的表情望着侯亮平。
“侯局长——不对,侯主席,您这晋升速度,没人能比得上。
简直比飞升还快,汉东从副厅到正厅,您是最快的。
不到半年,仅仅三个月就迈上这一步。
比祁同伟书记还要快一年多啊!”
这位组织部长当然清楚那个闲职的分量,会议上的发言他全都知情。
脸上那抹羡慕的神情,对他而言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工作表现。
当初送田封义去作协,是他去的;这次让侯亮平去作协,也是由他出面。
如今在组织部里,他已经成了一个传说——人们调侃他老李别的不管,只管作协这一块,简直是调侃中的调侃。
组织部的领导们往往都是送人上任、讨个彩头,但到他这里,完全变了味道,几乎像是送人“上路”。
尽管如此,他的态度依然无可挑剔,一如既往地专业。
侯亮平抬眼看了看他,语气淡漠地问:“什么时候报到,李部长?”
此时的侯亮平已经看清了自己的结局。
虽然年纪尚轻,看似前途无量,但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让自己迷失了方向。
钟小艾与他离婚,意味着他最大的背景已经消失;如今被调职,又得罪了高育良——可以说,他的前路一片黯淡。
但这或许就是他的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