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 > 第120章 七星坛上借东风,神机营中待火起

第120章 七星坛上借东风,神机营中待火起(1/2)

目录

风声如鬼哭,刮在江东数万将士的脸上,也刮在都督周瑜的心上。

万事俱备。

反间计已成,曹操亲斩水军臂助蔡瑁、张允。

凤雏庞统献上连环计,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战船,已用铁索连成一片,成了江面上一个巨大而无法动弹的活靶。

黄盖的苦肉计,也已骗取曹操信任,只待一声令下,二十艘火船便可顺风直取曹营。

可偏偏,就是没有东风。

中军大帐之内,一股浓烈刺鼻的药味,压过了牛皮与甲胄的腥膻。

周瑜半卧于榻上,面色蜡黄,不住地剧烈咳嗽。

案几上,一碗刚刚煎好的汤药,还冒着腾腾热气。

“咳……咳咳……”

周瑜猛地咳出一口血,溅在身前的锦被之上,宛如雪地里绽开的几点红梅。

阶下,鲁肃与程普等一众将领,个个面带忧色,束手无策。

“大都督,军医说了,您这是急火攻心,忧思过度,还需静养……”

鲁肃的话还未说完,便被周瑜打断。

“静养?”

周瑜自嘲一笑,声音沙哑。

“曹贼大军压境,旦夕便至,如何静养?”

“再等三日,若无东风,我江东基业,休矣!”

就在这满帐愁云惨淡,人人绝望之际,帐外亲兵来报。

“启禀大都督,诸葛先生,前来探病。”

诸葛亮?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挥了挥手。

“请。”

片刻后,诸葛亮一袭白衣,手持羽扇,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

他看了一眼帐内的情形,又看了看周瑜的病容,脸上露出一抹了然的微笑。

“都督之病,亮,或可知其源头。”

周瑜抬眼,冷冷道:“先生亦通医理?”

“略知一二。”

诸葛亮屏退左右,只留下鲁肃一人,他走到榻前,低声道:“都督可是为了‘火’攻之事烦心?”

周瑜心中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

诸葛亮不待他回答,自顾自地伸出手,在周瑜那冰凉的手心上,缓缓写下一个字。

——火。

写罢,他抬起头,直视着周瑜那双骤然收缩的瞳孔,声音压得极低。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轰!

这十六个字,如同惊雷,在周瑜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猛地坐起,一把抓住诸葛亮的手腕,那双病态的眸子里,第一次露出了名为“骇然”的情绪。

“先生……莫非……是神人耶?!”

此事机密,只有他与少数几人知晓,这诸葛孔明,是如何得知的?

“亮不过一介凡人。”

诸葛亮抽回手,羽扇轻摇,神情恢复了那份云淡风轻。

“只是曾遇异人,传授呼风唤雨之法。”

他微微昂首,仿佛在追忆什么。

“亮不才,可于南屏山设一台,名曰七星坛。登坛作法,为都督借来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成就盖世奇功,如何?”

周瑜死死地盯着他,心中惊疑不定。

呼风唤雨?

此等鬼神之说,他本是不信的。

可眼下的局势,已由不得他不信。

这就像一个溺水之人,哪怕明知眼前只是一根稻草,也必须死死抓住。

“先生若能借来东风,我江东上下,感恩不尽!”

周瑜当即下令,命五百军士,火速前往南屏山,按诸葛亮的要求,搬运土石,筑建法坛。

坛高九尺,分作三层,上插二十八宿旗幡,下按八卦方位。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无人知晓,就在诸葛亮夸下海口的那一刻,他已悄然对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的赵云,下达了一道密令。

“子龙,速去江边,备下小舟一叶,于南岸渡口等我。”

“坛上作法,风起之时,便是我脱身之日。”

“周郎性情褊狭,嫉我之能,事成之后,必不容我。切记,切记。”

赵云领命,默然离去。

夜。

南屏山,七星坛。

诸葛亮沐浴更衣,换上一身宽大的道袍,披散长发,赤着双足,一步步,登上了法坛。

他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步罡踏斗,状若疯魔。

坛下,周瑜、鲁肃等江东将领,仰头观望,个个神情肃穆,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

从黄昏,到深夜。

从二更到三更。

西北风,依旧呼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