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幽州夜谈定盟约,李存进献策缓兵心(2/2)
用天象来预测国运,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有着无可比拟的说服力。
周德威还想再辩,却被李克用一个眼神制止了。
他那只独眼中,闪烁着深沉的思索。
就在大厅内议论纷纷,人心浮动之际,一名斥候亲卫带着一身的寒气与尘土,从门外疾步奔入,单膝跪地,高声禀报:“启禀晋王、秦王!我方潜伏在涿州外的斥候传回死讯!耶律阿保机已于昨夜悄然拔营,率主力北撤!如今留在涿州城外佯攻的,不过是其麾下一支数千人的偏师!”
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巨浪。
契丹主力竟然撤了?
众人惊愕之余,下意识地看向李昭。
如果契丹主力真的退去,那所谓的“南侵”威胁,岂不成了笑话?
李昭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丝信任,瞬间又变得岌岌可危。
周德威冷哼一声,刚要发作,却见李昭非但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露出一丝尽在掌握的微笑。
“撤得好。”李昭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早已落入我的算计之中。传我将令,命早已埋伏在涞水以北的徐温将军,立刻出击!待辽军后队渡河过半,三面合围,一举歼之!我要让阿保机知道,我汉家疆土,不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命令下达,掷地有声。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秦王早就料到契丹人会撤退,并且提前设下了埋伏!
这份算无遗策的智谋,远比虚无缥缈的星象更让人心惊。
李克用的独目中,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凝重。
他盯着李昭,仿佛要将这个年轻人彻底看透。
接下来的三天,幽州城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平静。
所有人都屏息以待,等待着涞水方向的消息。
这场伏击的成败,将直接决定《燕云互援盟书》的命运。
第三日黄昏,一骑快马卷着烟尘冲入幽州城,马上的信使滚鞍下马,嘶哑的声音带着狂喜,响彻云霄:“捷报——!大捷!徐温将军于涞水大破辽军,斩敌一千三百余级,辽军偏师主将授首,溃不成军!”
消息传来,整个节度使府都沸腾了!
千余辽骑被歼,这可是数年来对辽作战中,汉军取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之一!
李昭的预测和部署,得到了最完美的验证!
当晚,李克用再次设宴,这一次,气氛已截然不同。
众将看李昭的眼神里,充满了敬畏与信服。
酒酣耳热之际,忽然有人指着窗外惊呼:“快看!天上的星星!”
众人纷纷涌向庭院,抬头望去,只见夜幕之上,平日里黯淡的紫微星,此刻竟与旁边数颗星辰汇聚一处,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形成了一幕极其罕见的“紫微星合”奇观!
这神异的天象,让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敬畏。
李昭迎风而立,衣袂飘飘,他指着天际的奇景,朗声道:“晋王请看!白日,我军大捷,斩胡虏首级;夜晚,紫微星合,天兆祥瑞。此乃上天昭示,主中原当共御外敌,不可再内耗相争!天意如此,人心所向,晋王还在犹豫什么?”
天象为真,战功为实。
李克用仰望星空,沉默良久,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释然的笑容。
他转过身,对着李昭一字一顿地说道:“好!秦王!我李克用,信你!这《燕云-云互援盟书》,我签!”
大厅之内,重新燃起烛火。
笔墨备好,盟书摊开在案几之上。
李克用拿起笔,蘸满了墨,只要他落下这一笔,河北与关中便将结成牢不可破的同盟,整个天下的格局,都将因此改变。
就在李克用的笔尖即将触及盟书纸面的那一瞬间——
一名守城校尉神色慌张地从门外冲了进来,甚至忘了通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急切地喊道:“启禀……启禀二位王爷!城外……城外来了一名使者,自称来自吐蕃,奉赞普赤松赞之命,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秦王殿下!”
吐蕃?
李克用的笔尖,在离纸面一寸的地方,停住了。
大厅内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再次绷紧。
所有人的目光,都从盟书上,猛地转向了那名惊魂未定的校尉。
在这个节骨眼上,远在西陲的吐蕃,派使者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