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观星院夜议金星,沈彬密报徐温异动(1/2)
高台之上,巨大的浑天仪在星光下泛着幽冷的青铜光泽,仿佛一头沉默的远古巨兽,无声地窥视着苍穹的秘密。
李昭一袭玄色常服,负手立于台边,深邃的目光穿过稀薄的云层,落在星图最显眼的位置。
夜风吹动他宽大的衣袖,猎猎作响,平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看到了吗?”他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静谧的寒潭,激起层层涟漪。
他身后,新任殿前司都虞候沈彬与几位须发皆白的观星师躬身肃立,大气也不敢出。
顺着李昭手指的方向,众人看到星图上,那颗代表着太白金星的星子,正处在一个诡谲的位置,其光芒黯淡,轨迹逆行,透着一股不祥之兆。
“金星逆行,凌于帝座之侧,此乃大凶之兆,主朝堂动荡,权臣乱政。”一位年长的观星师颤声说道,声音里带着对天道的敬畏。
李昭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这正是他想要的答案。
天象,既是天意,亦可是人意。
“天意如此,我等岂能违逆。”他缓缓转身,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沈彬。”
“臣在。”沈彬上前一步,抱拳垂首。
“你即刻安排下去,将‘金星逆行,权臣当诛’的天象谶言,在寿州、金陵两地,乃至整个江南,不动声色地散布出去。要让它像春日里的柳絮,随风潜入寻常巷陌,钻进每一个茶馆酒肆,飘进每一个达官显贵的耳中。”李昭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孤要看看,这天象示警的‘权臣’,会不会自己对号入座,露出马脚。”
“臣明白。”沈彬眼中精光一闪,“天意难测,人心更难测。欲使其乱,先惑其心。这流言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只要徐温心中有鬼,就必定会触网。”
李昭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投向那片深不可测的夜空。
棋局已经布下,第一颗子,便借着漫天星辰,轻轻落下。
半月之后,金陵城,秦淮河畔的一家偏僻酒肆。
暮色四合,酒肆里人声嘈杂,混杂着酒气与菜香。
一个穿着寻常绸衫,面容黝黑,蓄着短须的商人坐在角落,一边小口酌着劣质的黄酒,一边漫不经心地听着邻桌的谈笑。
他正是乔装改扮,伪服潜入金陵的沈彬。
这些天,他几乎走遍了金陵城的每一个角落,那句“金星逆行”的谶言早已传得沸沸扬扬,连街边的孩童都能哼唱几句改编的歌谣。
徐温府邸的大门紧闭,看似波澜不惊,但沈彬敏锐地察觉到,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正在变得越来越湍急。
就在此时,酒肆的门帘被掀开,一阵冷风灌了进来。
一个身材高大、神情倨傲的年轻人,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他虽穿着便服,但那股子骄横跋扈之气却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
沈彬的瞳孔骤然一缩。
徐知训!
徐温的亲子,金陵城里人尽皆知的“小霸王”。
他怎么会来这种地方?
徐知训显然不是来喝酒的,他径直走向酒肆最里间的一个雅座。
那里,早有一个身着青衫,面容清瘦,气质阴郁的男子在等候。
沈彬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
他不动声色地将身子侧了侧,用眼角的余光死死盯住那个方向。
距离太远,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只能看到徐知训的态度颇为恭敬,完全没有平日的嚣张气焰。
而那青衫男子,则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不时点头,嘴角噙着一丝冷漠的笑意。
两人密谈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临走前,沈彬清楚地看到,那青衫男子从袖中取出一封封缄完好的书信,交给了徐知训。
而徐知训则珍而重之地将其贴身收好,随即匆匆离去。
待他们走后,沈彬结了账,悄然尾随着那名青衫男子。
只见他七拐八绕,最终进入了一座毫不起眼的宅院。
沈彬在暗处观察良久,直到一名相熟的、早已安插在金陵的探子凑上前来。
“大人,查到了。”探子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与惊恐,“那人自称是南朝陈氏后人,最近在金陵的故臣旧吏之间走动频繁,言语中多有鼓动复辟之意。”
陈氏后人!
沈彬心头剧震。
徐知训与陈氏后人密会,交换书信……这背后隐藏的,恐怕是比权臣乱政更加惊天动地的图谋!
他不敢怠慢,立刻将这一石破天惊的情报用最隐秘的方式传回寿州。
与此同时,远在寿州的另一张网,也悄然撒开。
一处清幽的宅邸内,苏慕烟亲手为面前一位面容刚毅的中年将领斟满了一杯清茶。
茶香袅袅,氤氲了两人之间微妙而紧张的气氛。
“周将军,多年不见,风采依旧。”苏慕烟的声音温婉动人,却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力量。
此人正是徐温麾下大将,手握重兵的周延鲁。
他曾受过苏慕岩父亲的提拔之恩,两人算得上是旧识。
周延鲁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摩挲着温热的杯壁,神色复杂地看着苏慕烟:“苏姑娘……不,现在该称您一声夫人了。您如今身在王府,何苦还要来见我这个旧人,趟这浑水?”
“正因身在王府,才更念旧情。”苏慕烟放下茶壶,美眸直视着他,“将军,明人不说暗话。如今金陵城里流言四起,天象示警,难道将军就没为自己的将来想过吗?徐温权倾朝野,父子骄横,其心已是路人皆知。大王仁厚,不愿江南再生涂炭,但容忍终究是有限度的。一旦雷霆震怒,玉石俱焚,将军自问,能独善其身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