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李昭挥师西进,金星再临蜀宫夜(2/2)
亲卫离去后,孟知祥走到地图前,目光越过他“严防死守”的剑门关,投向了遥远的南方——长江沿岸。
他知道,李昭的主力根本不会来他这里。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里按兵不动,为李昭扫清南路创造时间,然后,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给成都那座奢华的牢笼,送上最致命的一击。
成都,枢密使府。
王宗弼得意地将手中的军报拍在桌上,对着满堂文武大笑道:“诸位请看!孟知祥已在绵州陈兵十万,剑门关固若金汤!我再从成都调拨五万精锐北上增援,李昭若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
堂下,谏议大夫张格面色凝重,出列奏道:“枢密使大人,下官以为不妥!楚军水师冠绝天下,李昭用兵向来不拘一格,他极有可能放弃艰险的剑阁蜀道,转而沿江而上,直扑我军防守薄弱的腹地!眼下民心动荡,南方的州县守军士气低落,若被其水陆并进,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应当将精锐调往渝州、嘉州一线布防,而非全部堆在剑阁!”
王宗弼闻言,脸色一沉,不悦道:“张大人,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自古入蜀,唯有剑阁一道!李昭小儿还能从天上飞进来不成?他那点水师,在长江天险面前,不过是些活靶子!你休要在此危言耸听,动摇军心!”
“大人,这不是危言耸听!那《讨蜀檄文》和‘金星临宫’的妖言,如今已传遍蜀中,南方军民之心早已不稳……”
“够了!”王宗弼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一派胡言!不过是些江湖术士的鬼话,也值得你拿到朝堂上来说?我看你就是被楚军吓破了胆!来人,把张大人请出去!”
张格看着王宗弼那张被权力和傲慢冲昏了头脑的脸
他没有再争辩,只是对着王座上那个如同傀儡般的幼主王衍深深一拜,随即解下官帽,掷于地上,一字一顿地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朽木不可雕也!下官,请辞!”
说罢,他转身拂袖而去,留下满堂愕然的官员和脸色铁青的王宗弼。
王宗弼的错误判断,为李昭的奇袭计划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就在后蜀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北方剑阁时,李昭亲率的庞大舰队,如同一条沉默的巨蟒,悄无声息地沿着长江逆流而上。
沿途的守军,早已被天命之说和檄文搅得心神不宁,面对突然出现的、遮天蔽日的楚军战船,几乎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
大军兵锋,直指嘉州。
嘉州城高池深,本是易守难攻的坚城。
但此刻,城头上的后蜀守军,握着兵器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他们看到的,是江面上望不到尽头的战船,听到的是楚军震天的战鼓和“顺天应命,解民倒悬”的呼喊。
他们的抵抗意志,在楚军兵临城下之前,就已经被彻底瓦解了。
李昭甚至没有动用大型的攻城器械。
他只是下令擂鼓猛攻,水陆两路精锐,如同潮水般涌向城墙。
仅仅一个时辰,嘉州城门便被从内部打开了——城内有心向大楚的将领,在楚军的攻势下,果断选择了反攻。
首战告捷!
李昭大军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这座战略要地,缴获的粮草、兵器堆积如山,足以支撑大军继续向成都挺进。
消息传出,三军士气大振,而整个蜀中,则陷入了更大的恐慌之中。
李昭的胜利,仿佛印证了沈彬的预言——天命,真的要变了。
李昭站在嘉州的城楼上,西望成都方向,眼中尽是势在必得的锐气。
他知道,最艰难的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就是一场摧枯拉朽的进军。
王宗弼的精锐远在剑阁,成都外围已是一片空虚,而他最大的那张底牌——孟知祥,也即将到了发动的时候。
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然而,就在千里之外的绵州,李昭计划中那颗最重要的棋子,却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数。
夜深人静,孟知祥的帅帐内灯火通明。
他正对着地图,仔细推演着李昭大军的进军路线和自己起事的最佳时机。
帐外,只有亲卫巡逻的脚步声和风吹动旗帜的猎猎声。
突然,帐帘被猛地掀开,一名亲卫队长脚步匆忙地闯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困惑与紧张。
“大帅!”
孟知祥眉头一皱,不满地抬起头:“何事如此慌张?”
亲卫队长咽了口唾沫,压低了声音,语气中透着一股难以置信:“帐外……帐外来了一个人,说是有要事求见大帅。他说……他说自己是吐蕃派来的使者。”
吐蕃使者?
孟知祥的瞳孔骤然一缩,握着笔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了。
在这个李昭大军压境,蜀中即将易主的最关键时刻,早已多年不与中原往来的吐蕃人,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营帐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