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天地翻覆 > 第144章 信托违约的第一次爆发

第144章 信托违约的第一次爆发(1/2)

目录

2014年夏末的雨,带着一股子黏腻的闷燥,淅淅沥沥下了三天。鼎盛集团总部28楼的总裁办公室里,空调冷气开得十足,却压不住林晟心头的焦灼。他背对着落地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红木办公桌的边缘,指腹能触到雕花缝隙里的积尘——就像他此刻的人生,看似光鲜,实则早已积满了无法清理的隐患。

办公桌上摊着一份信托合同,“5亿本金+8000万利息”的字样被红笔圈了出来,像一道渗血的伤口。手机屏幕亮着,是文旅城的销售报表,红色的“1亿”字样刺眼夺目——这是三个月来文旅城的全部回款,距离5.8亿的还款额,差了整整4.8亿。

“林总,信托公司的张经理到了,在会客室等着。”秘书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敲门的力度都比平时轻了几分。

林晟深吸一口气,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尽管空调温度很低,他的后背还是被冷汗浸湿了一片。“让他进来。”他刻意压低声音,想让语气听起来沉稳些,却掩不住尾音里的颤抖。

张经理推门而入,一身笔挺的西装,脸上没什么表情,手里攥着一份《违约预警通知书》。他没寒暄,径直走到办公桌前,把通知书拍在林晟面前:“林总,今天是最后还款日,5.8亿,一分不能少。”

林晟拿起通知书,纸张的质感冰凉坚硬,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得他心口发闷。“张经理,通融一下。”他强装镇定,嘴角扯出一抹僵硬的笑,“文旅城刚开盘,回款还没上来,再给我6个月,等二期商铺开售,别说5.8亿,6.8亿我都给你。”

“再等6个月?”张经理嗤笑一声,弯腰拿起桌上的销售报表,“三个月回款1亿,你告诉我6个月能凑齐4.8亿?林总,我们是信托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当初签合同的时候,你拍着胸脯说330新政后文旅城会卖爆,现在呢?除了一堆没建成的烂尾商铺,还有什么?”

张经理的话像针一样扎进林晟的心里。他想起当初为了拿到这5亿信托,自己是怎么打包票的——“文旅配套齐全,年返租8%,销售回款保底10亿”。可如今,文旅配套只建了个小公园,返租开始违约,业主维权不断,销售回款连利息都不够付。

“张经理,再给我一次机会。”林晟站起身,走到张经理身边,语气近乎恳求,“我是上市公司,市值百亿,还能差你这5.8亿?再延期6个月,我给你把年化利率提到18%,怎么样?”

“18%?”张经理挑眉,眼神里满是讥讽,“林总,你觉得我们缺的是利息吗?我们怕的是你这盘子彻底崩了,连本金都收不回来。你自己看看,鼎盛的负债率已经92%了,银行那边早就把你列入高风险名单,谁还敢给你贷款?”

林晟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确实找过几家银行,可对方一看到鼎盛的财务报表,要么直接拒绝,要么提出的条件苛刻到让他无法接受——抵押全部资产,年化利率20%。他知道,银行已经对他失去了信心。

“那你想怎么样?”林晟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威胁,“真要逼死我?鼎盛倒了,你们这5亿也别想拿回去。”

“我们没想逼死你,”张经理坐回沙发上,端起秘书刚泡的茶,却没喝,“我们要的是回款。这样,你先还2亿,剩下的3.8亿申请延期6个月,年化利率18%。但我们有个条件,文旅城后续的所有回款,必须进入我们监管的账户,由我们来把控资金用途,优先偿还信托债务。”

2亿?林晟的心沉了下去。他手里根本没这么多现金。Ipo募资的35亿,一部分被他偷偷转入加拿大离岸账户,一部分用来偿还之前的信托债务和填补财务窟窿,剩下的寥寥无几。

“张经理,2亿太多了,我一时拿不出来。”林晟的语气软了下来,“最多1亿,你再宽限我几天。”

“1亿不行,最少2亿。”张经理态度坚决,“这是我们能做的最大让步。如果今天你凑不齐2亿,我们明天就向法院起诉,申请冻结鼎盛的资产。到时候,你这个上市公司的脸面,可就没了。”

张经理的话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林晟的心理防线。他知道,一旦信托公司起诉,鼎盛的股价会暴跌,投资者会恐慌抛售,公司可能会面临退市风险。到时候,他苦心经营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好,2亿就2亿。”林晟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说,“给我三天时间,我把钱打到你们账户上。”

张经理满意地点点头,站起身:“我等你的消息。记住,三天后见不到钱,我们法庭上见。”

送走张经理,林晟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窗外的雨还在下,文旅城的工地在雨雾中模糊不清,像一头巨大的怪兽,吞噬着他的资金和希望。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会计老陈的电话。

“老陈,你现在立刻来我办公室一趟。”林晟的声音沙哑。

老陈很快就到了,手里拿着一份财务报表,脸色凝重。“林总,你找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