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机遇已然来临!(1/2)
1936年2月10日,一个注定震动世界的日子。
随着柏林股市自1月24日开始缓慢下跌起,德国议会在社会民主党、进步人民党等党团的建议下,便开始逐步的控制股市,以期维持股市稳定,提振股民、企业信心。事实证明,他们的努力是有用的,玛格丽特在1月31日上台,盼了4天等到了2月3日,她印象中的黑色星期一爆发日,可却没有消息传来,也就导致她这一周心情都不怎么好,当然,这期间戈达德的导弹试验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就算进行了调控,由于德国殖民地的持续衰弱与本土各地区之间的贸易保护政策,它的经济体系也早已积重难返。仅仅过去一周,议会的调控方案就彻底崩溃。2月10日,随着柏林证券交易所内的一片哀嚎,黑色星期一所带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便彻底爆发。
对于黑色星期一的爆发,不管是社会主义者们还是经济学家们,其实都早有预测。
由于德国在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以及战后诸多国家受工团主义革命冲击而崩溃,持有德国政府公债事实上成了唯一公认可靠的资产保值手段。全球投资者意识到传统的避险货币都不再可靠,就连英格兰银行的英镑都因英国革命成了高风险资产。在经济学家的“零风险”鼓吹下,20年代德国公债的价格持续飞涨。
然而在1930年代初期,德国经济走向停滞,其遍布全球的投资与领地越来越多地被爆出盈利率不尽人意,这让德债的价值逐渐受到质疑。为对抗经济不景气和财政赤字,德国政府不断增发国债,这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和债券市场的饱和。
到1936年初,在中国的又一场投资失败,再加上克伦斯基遇刺后的俄国政局动荡引发对德国在俄投资前景的普遍担忧,终于让投资者们陷入了恐慌。人们开始大规模抛售德国公债,这些债券的价值随之下跌。
德国政府蠢到家的应对措施更使加剧了市场的歇斯底里——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形势的岌岌可危,只顾进一步增发债券填补财政缺口。个体的抛售潮汇聚成一股洪流,很快整个政府的财政稳定性无以为继,而现在,就算是匆匆接受了左翼的调控方案,也早就没有回头路可走,拖延一周,议会左翼已经做到了他们所能做到的最好。而另一方面,可能发生主权货币违约的谣言传遍了整个中欧同盟。
这当然只是谣言,但此时事态已积重难返,随着全球各地意图从市场脱身的投资者们相继大肆抛售资产,全世界都开始感受到这场金融灾难的影响。
2月10日下午3:30。
“延后了一周?”玛格丽特坐在波旁宫的主席办公室内看着紧急特刊,不禁咧嘴一笑,不过她突然又觉得自己这么笑不太好,毕竟德国人民会因此受苦,就收敛了些。
“玛格丽特,这事得开个会吧?”路易也是看着她手里的报纸,挑了挑眉。
“那不然呢?”她抬起头来,盯着路易,“还不快去通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