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 > 第49章 一碗饭,换一条命不亏

第49章 一碗饭,换一条命不亏(2/2)

目录

她认得——那是“苦苓根”,极苦却善治肠疾,正是眼下流民中最常见的病症。

她没有说话,只是悄悄记下了它的生长位置。

晨光初透,枫林坡的草药角还笼在一层薄雾里。

阿青蹲在那片曾被弃作荒地的角落,指尖轻轻拂过一簇新生的嫩叶——苦苓根已抽出细茎,灰绿色的叶片上沾着露水,像沉默的眼睛睁开了。

她忽然站起来,拍了拍裙摆上的泥土,径直走向议事堂。

脚步起初迟疑,越走越稳。

堂前守卫认得她是药局打杂的小丫头,正要放行,却被她抬手拦住:“我有事禀报沈主事,关于流民痢疾……我想试一药方。”

沈清禾正在核对工分账目,听闻通报抬头一看,见是阿青,眉梢微动。

这女孩自来了义社后一直安静无声,只日日蹲在药局墙角翻捡草药,偶尔回答病症也言简意赅。

此刻她站在堂口,背脊挺得笔直,眼中却燃着一团火。

“你说。”沈清禾搁下笔。

“苦苓根可治肠疾,尤克湿热泻痢。”阿青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我采了三日,晒干研末喂给两个病重的孩子,今日已能起身喝粥。若大规模熬煮入粥,或可阻此疫蔓延。”

堂内众人皆惊。朱小乙皱眉:“野草入食?万一有毒?”

“我尝过了。”阿青平静道,“七日未断,无异症。”

空气骤然静了一瞬。

沈清禾凝视她良久,忽而起身,亲自取来陶锅一具、柴薪若干,当众命人将新采的苦苓根洗净切片,投入大锅煎煮。

药汁呈深褐色,气味极苦,她亲自舀起一勺饮尽,而后抬眸环视四周:“明日始,此汤混于早粥,愿饮者自取。”

三日后,痢疾者锐减近七成。

夜半药局灯火不熄,妇人们排队领药渣回家敷脐,婴儿哭声少了,老人咳嗽轻了。

消息如风传至府城,竟有医馆遣人乔装流民前来探查,打听所谓“神汤”秘方。

沈清禾依旧笑而不语,只召阿青入内室,递上一本粗纸钉成的册子:“你记下的百病应对之法,都写进去。将来农医学堂开课,这是第一本教材。”

阿青接过册子,手指微微发颤。

她低头看着封面上墨迹未干的五个字——《灾时百病方》,喉头滚了滚,终是挺直腰杆,郑重应了一声:“是。”

月末审计日,旧账册堆满庭院。

桐木牌结算完毕,新一期工分银行正式挂牌。

沈清禾立于高台,亲手点燃那一捆捆泛黄的账纸,火焰腾起,映照她冷峻侧脸。

“闭门自守的时代过去了,”她声音不高,却穿透全场,“从今往后,我们不止救人,更要立规。”

就在此时,小豆子气喘吁吁撞进院门,脸上满是惊惶:“北岭来了个瞎眼婆婆,说要找‘施粥的活菩萨’!”

人群骚动。有人嗤笑:“又是个讨饭的吧?”

沈清禾却猛地顿住动作。

北岭——那是朝廷赈粮队必经之路,三个月前才走过一批运粮官差。

她快步迎出庄门,远远望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妪倚杖而立,怀中紧抱一只破陶罐,指缝间渗出黑褐色污渍。

揭开罐盖瞬间,一股腐酸之气扑鼻而来。

半块发黑的米饼蜷在罐底,边缘霉斑密布,如蛛网般缠绕,中心竟泛着诡异绿光。

“姑娘……”老妪枯手死死攥住她衣角,声音嘶哑如裂帛,“这是官仓发的……吃过的人都吐血……我儿子昨夜没了……只剩这残渣……替他讨个说法……”

风倏然止息。

识海深处,铜印轻震,一道金纹浮现:

【善举通玄·激活】

灵泉可凝“解毒露”,一日一次,滴入水中可净化轻度污染粮食。

沈清禾缓缓合上陶罐,指尖冰冷,眸光却如寒刃出鞘。

她转身望向枫林深处,那里炊烟袅袅,孩童诵读声隐约可闻——这片由一碗粥撑起的天地,竟险些毁于一口毒米。

“这回,”她低声说,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某个看不见的对手宣战,“该我们递状子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