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余烬中的星轨(2/2)
接下来的几天,她没有再强迫自己面对画布。她让江辰帮她在画室里接入了一套可以读取和初步可视化这些数据的设备。屏幕上,不再是她熟悉的色彩和线条,而是扭曲的波形图、跳跃的数字、三维的结构模型和嘈杂的声谱。
她像一个考古学家,又像一个密码破译者,沉浸在这些冰冷的数据流中。她观察着建筑应力在崩塌前那几秒钟内如何突破临界点,勾勒出毁灭的轨迹;她聆听那段环境噪音,试图从中分离出风雪声、枪声、爆炸声,以及……可能存在的、人类最后时刻的呼喊(尽管数据过于残缺);她甚至尝试将“影”那零星混乱的生物信号(心率、皮电反应)与建筑崩塌的时间点进行叠加,揣摩那个疯狂灵魂在最后一刻可能经历的波动。
这个过程并不愉快,甚至有些残忍。它迫使她一次又一次地、以最精确也最无情的方式,回溯那场噩梦。但奇怪的是,这种基于理性的、近乎“解剖”式的回顾,反而逐渐剥离了事件附着的强烈情感色彩,将其转化为一种可以被她冷静观察和处理的“客观存在”。
她不再仅仅是那场灾难的亲历者和受害者,也成为了它的记录者和解析者。
她开始尝试将这些数据“转译”。她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算法,让建筑应力数据驱动屏幕上虚拟粒子的运动轨迹;她将电磁脉冲频谱映射成不断变化的色彩矩阵;她把那段嘈杂的环境噪音,进行滤波、拉伸、扭曲,生成新的、充满张力的电子音景。
这些由数据“生长”出来的视觉和听觉形态,抽象、冰冷,甚至有些诡异,但它们蕴含着一种原始的、未被审美规训的力量。它们是她内心那片“余烬”的,另一种形态的星轨。
一周后的深夜,画室里只有屏幕的光在闪烁。林晚星坐在地上,周围散落着写满演算和构图的草稿纸。屏幕上,正运行着她最新的一个尝试:将“影”的生物信号数据与建筑崩塌的应力模型进行耦合,生成一段实时演变的、如同神经末梢与建筑骨架同时崩解的动态视觉。
图像扭曲、闪烁,充满了一种病态的美感和毁灭的必然性。
江辰不知何时走了进来,静静地站在她身后,看着屏幕上的景象。他没有打扰她,只是看着。
良久,林晚星才感觉到他的存在,缓缓转过头。她的脸上带着浓重的疲惫,但眼睛里,那种空茫和阻滞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如同历经挖掘后看到矿脉的专注光芒。
“你看,”她指着屏幕上一条如同垂死神经般剧烈痉挛后归于平直的线条,“这是他心跳停止的瞬间。”
又指向另一片如同雪崩般扩散开的结构网格,“这是东侧承重墙的彻底失效。”
她的语气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江辰看着屏幕,又看向她。数据的光影在她脸上明明灭灭。
“你找到了新的语法。”他说。
“或许吧。”林晚星关掉了程序,屏幕暗下去,画室里只剩下安全出口微弱的绿光。“还不成熟,很粗糙,甚至……有些丑陋。但这感觉,比对着空白的画布要真实。”
她站起身,走到那面一直空着的画布前,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粗糙的布面。
“我以前总想画下星光,画下秩序,画下在混沌中诞生的美好。”她轻声说,像是在对自己,也像是在对江辰说,“但现在我觉得,或许也应该有人,去画下崩塌的轨迹,画下疯狂的余烬,画下那些被毁灭的、无法言说的东西。这也是真实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更接近本质的一部分。”
江辰走到她身边,与她并肩看着那面空白的画布。他没有用数据或逻辑来回应她这番充满感性的话。他只是沉默着,然后,非常自然地,伸出手,握住了她垂在身侧、还带着些许数据冰冷触感的手。
他的手心温暖而稳定。
“嗯。”他应了一声。
画布依旧空白,但某种东西,已经在余烬中,悄然绘制出了新的星轨。那些由死亡和数据构成的轨迹,冰冷而残酷,却指向了一个属于林晚星的、更加复杂也更加坚韧的艺术未来。而他们交握的手,则是这片未知星轨中,唯一确定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