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新官上任,大失所望(2/2)
路是修出来了,结果资源利用不起来,大家也没有因此就富了起来。
反而是因为大环境的影响,种地都赚不到多少钱,各种税费还不少。
城镇里的情况可能好点,但乡村里还有农业税,三提五统和各种附加费,像是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在大家头上。
也怪不得后来会发生那些事情,最后引发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但是现在不一样,正好是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在这个会议上,孙连城没有说什么,主要还是听取各方面的情况汇报,然后看资料了解情况。
齐伯远、刘华辉等人也没有指望他能说什么。
刚刚上任,再怎么也不可能马上就对大家的工作指手画脚吧?
会议结束后,孙连城调来了自己分管的招商工作资料,了解了所谓城南工业区的规划和现状。
结果令他大失所望!
金山县里没有金山,只有贫穷,穷到一个规划出来的工业园,目前都还没有建成,也没有哪个企业有意向。
唯一有入驻意愿的一家企业,还特么是原来县里的国营纺织厂,现在被承包出去了。
至于其他的工厂,大多都成了私人承包的企业,目前不归他们政府直接管理了。
而这些私人企业眼下也只是勉强盘活,想要让他们入住进来,发展壮大,那是有点为难他们了。
孙连城也懒得管他们,更没有想过让他们入驻工业园带动经济发展。
可是如果没有企业入驻,这个工业园的后续拨款都可能无法保证了。
毕竟财政方面也困难,各方面的开支不少有些人只领到了上个月的工资呢!
所以眼下必须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引进企业,把工业园区盘活起来。
不过面对这些冷冰冰的数据和资料,孙连城也没有多少主意。
还是先实地看看再说吧!
第二天和县长齐伯远报备了一声,就带着那个临时联络员,开车下乡出去了。
他需要好好看一看,金山县到底有什么可以发展的地方,不然想要从外面招商引资,怕不是有点想当然了。
金山县属于山区地带,但也不至于像西部山区那样群山连绵。
去往乡镇的道路已经修过了,但乡下的土路还是比较难走。
金山县有十一个乡镇,孙连城需要一个个考察过去,然后才能想办法开始工作。
十一个乡镇里,可以耕种的平原地区不少,但丘陵山区也占了一半以上。
这种情况在整个汉东省里并不多见,怪不得发展的困难有点大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按理来说,金山县应该发挥山区优势,发展经济林木种植和加工、水果种植、药材、茶叶等方面的产业。
但问题现在的种植、养殖都不赚钱,也需要投入资本。
真要有钱想做生意的话,这个年代还是去搞外贸、工业生产,或者是开店做生意,怎么都比来这山沟沟里好。
所以暂时来说,首要的问题是资本不想流入这个地方的!
孙连城倒是不缺钱,可是他并不想把那些小弟找过来了。
有了枫梧县的经历,他对地方上的某些事情不太喜欢,不想给小弟添麻烦。
一路考察下来,孙连城有了很多的想法。
但是农林牧渔和土地资源、工业生产等方面,都不是归自己负责的。
这个时候他不可能会盲目的提建议,否则就是平白招惹其他副县长了。
所以回到县城后,他并没有马上来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俯身下去和其他人交流一下再说。
首先去找耿副县长,谈论了一番农田水利和农林牧渔方面的情况。
耿瑞林已经四十多岁了,做事情倒是认真负责。
只是说到这些方面的情况和发展问题,他就支支吾吾没有明说。
韩熙负责工业交通和生产方面,结果金山县里并没有多少工业。
原来他们还可以管得到的那些企业,现在又承包出去了,具体的工作他们也管不了。
说起来他的工作比较简单了,也清闲了很多。
所以在招商引资的事情上,还是比较支持的。
没有工业企业,他们的权力也用不上啊!
可若说到怎么做……他也只是摇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分管城建、土地资源等方面工作的薛浩东,其实工作也不好做。
县里没钱,工程就不会多。
也没有钱请来探矿,发掘不了什么资源优势。
环保工作更好做了,反正都没什么企业,污染能有多少?
这个年代又不会管火烧秸秆的问题,可以说环保方面主要还是看生活方面了。
综合起来看,因为没钱没产业,大家都清闲多了。
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估计也没啥前途。
看到孙连城动作频频,齐伯远还以为他有什么主意了,连忙把他叫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