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跳蚤市场(1/2)
他们也不给安保团队带来额外的负担,只是在据点里游走。
改成宿舍的大学教学楼人声鼎沸,原本就是宿舍的宿舍区也热闹非凡。从这些熙熙攘攘的人群密度看去,完全看不出来末日对人类无情的删减。甚至每个人的面孔上已经看不见什么迷茫与惶恐,带上了几分轻松惬意,或忙碌或悠闲地来往穿梭,都带着明确的目的。
资源丰富,造成了社会上升扩张,是这样子的。就像二战后到70年代左右,A国的蓝领工人随着制造业迅速扩张,职业需求激增,伴随分配较为公平的政策红利,一个工人能养活四五口非劳动人口。
遭遇重创,但并不是物资稀缺进入绝望内斗和大逃杀的养蛊模式,所幸还存余了丰富的社会资源。按照剩余物资估算,这样平和的年景可能会持续很久很久。社会矛盾更多集中在参与劳动和不参与劳动的福利平衡与促使所有人参与劳动上。
物资很久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稀缺,稀缺的会是人口。
人口的增加本身就是一件需要长时间来实现的事情,别提末日时期医疗水平倒退,会让生育变得更加危险起来。
稀缺的也不会是末日后新催生的完全懵懂的生命,而是拥有过去人类社会经验的幸存者。这批幸存者会让人类社会有全面切实的发展目标,他们获得的往日社会的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重现。
今后的教育体系必然有很大的变化,增加很多生存本领的培训,文化课的占比会降低,更没有以往全面雄厚的教育资源,甚至可能因为师资力量的不足出现断层。
工作不再难找,大量的用工机会,甚至在以往完全不具备某些方面资质的人也要填充到具体岗位上去。很可能以后的参加过本科教育的前台去做高中老师,刚刚入职的维修某单位电脑的新人去做软件工程师,过去在发电厂做财务的去做输变电工。
过去参加过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将会不再被挑拣地适任教师工作。
吴寅正在毫无根据地想象,不到10万人的聚居地能办几个小学、中学和大学,又需要多少教师岗位,能凑齐一套真正的教师班底不,原来拥有较好基础但已经超过教育年龄的人要不要再教育,他们已经来到了学校湖边的绿地。
湖边绿地的小路和小广场上,规律地分布着和夜市地摊差不多的摊位,唯一不同的是用来交易的物品五花八门,一个摊主可能摊子上放了吃的还放了鞋子,还有大件物品不方便搬来的放在手机相册中,任人观看。
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除了讲价的人偶尔激动音量变大,居然意外的和谐,没有纷争。大概是据点内有军队把守,且恢复电力的情况下摄像头正常运作,但凡还要在据点生活,都不敢冒被抓被严惩的风险做什么抢劫盗窃的勾当。
还有不少摊位前面摆放着求购的告示,加快了成交的效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