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 > 第322章 万民伞下帝师归,江南气运铸金身

第322章 万民伞下帝师归,江南气运铸金身(1/2)

目录

扬州刺史府的后堂,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下一地斑驳。

新任的采买总管朱八,正对着一份公文愁眉苦脸。他那双惯于握杀猪刀的手,此刻捏着一支毛笔,却比刀沉重百倍。宽大的官袍穿在他身上,总显得有些滑稽,额头上的汗珠,顺着他横生的脸肉滚落,滴在宣纸上,洇开一团小小的墨迹。

“柳……柳学政,这字儿……它认得俺,俺不认得它啊!”朱八哭丧着脸,将公文推到一旁的柳公权面前,“您就给俺念念,这上面写的啥玩意儿?”

柳公权捻着胡须,摇头苦笑。这位帝师亲点的总管,忠心和干劲都是一等一的,就是这文化水平,实在是一言难尽。

“朱总管,这说的是,城南的粮仓需要修缮,让你核算一下所需木料、石材以及工匠的用度。”

“修粮仓?”朱八一听,眼睛亮了,“这俺懂!多大的仓?要防鼠还是防潮?用柏木还是松木,那价钱可差远了!还有那工匠,是找城里的老师傅,还是去乡下雇短工,这工钱也不一样……”

他一说起这些具体的事务,立刻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与方才那个对着公文抓耳挠腮的文盲判若两人。

陆羽站在门外,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嘴角噙着一抹笑意。

他的“识人之明”看得分明。

“人物:朱八”

“德:70(市井义气,知恩图报)”

“才:45(善宰杀,通庖厨,精于俗务,不通政务)”

“忠:95(死心塌地,唯帝师之命是从)”

“志:20(老婆孩子热炕头,偶尔能吃顿好的)”

“人物:柳公权”

“德:92(品性高洁,仁爱恤民)”

“才:85(文采斐然,善断民事,政略稍弱)”

“忠:88(感念知遇之恩,忠于帝师)”

“志:70(渴望施展抱负,青史留名)”

一个忠心耿耿、精通俗务的执行者,一个德才兼备、善理民情的规划者。两人性格互补,能力互补,只要自己稍加引导,便是一对绝佳的搭档。

这便是他一手搭建起来的扬州新班子,粗糙,却充满了生机。

“帝师。”上官婉儿端着一盏新茶走来,轻声道,“城中的几位乡老和商会的会首,已经在前厅等候多时了。”

“哦?所谓何事?”陆羽接过茶杯,随口问道。

“他们说……”上官婉儿的语气有些迟疑,眼神里带着一丝凝重,“他们联名上书,想……想为您在瘦西湖畔,建一座生祠。”

“噗——”

陆羽一口茶差点喷出来。

生祠?为活人立祠庙,受万民香火。这在大周,是天大的荣耀,也是天大的忌讳。历史上,能享此殊荣的,无一不是功高盖世的重臣,但也往往因为功高震主,没有一个能得善终。

这帮可爱的扬州百姓,这是想用最热情的方式,把他架在火上烤啊。

前厅之内,几位白发苍苍的乡老和几名衣着体面的商人,一见到陆羽,便激动地跪倒在地。

“帝师大人,若非您,我扬州百姓至今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您的功德,堪比日月!我等合议,愿倾尽家财,为您立生祠,让您受我扬州万民世代香火供奉!”为首的乡老声泪俱下。

“请帝师恩准!”众人齐声叩首。

上官婉儿站在一旁,手心已经捏出了汗。她很清楚,此事一旦传到神都,那些政敌会如何添油加醋,天后又会如何猜忌。

陆羽却面色如常,他快步上前,亲自将为首的乡老扶起,环视众人,朗声道:“诸位乡亲的心意,陆羽心领了。但是,这生祠,万万不可建!”

见众人面露失望,陆羽话锋一转,声音温和却充满了力量:“陆羽所为,皆是奉天后之命,行朝廷之法。这功劳,是天后的,是朝廷的。我陆羽,不过是天后手中一把剑,百姓心中一杆秤。为剑立祠,为秤塑像,岂不是本末倒置,滑天下之大稽?”

他顿了顿,看着众人真诚的眼眸,继续说道:“诸位若真有心,与其耗费钱粮建一座冰冷的祠堂,不如将这份心意,用在扬州城真正的百姓身上。我听说,城南的学堂年久失修,孩子们读书常受风雨之苦;运河上的渡桥也已是朽木处处,摇摇欲坠。不如,就用这笔钱,建一座最好的学堂,修一座最坚固的石桥,如何?”

“至于这学堂和石桥的名字嘛……”陆羽微微一笑,“我看,不如就叫‘承天学堂’、‘圣母桥’。让扬州百姓,世世代代,都记住天后的恩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