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厉兵秣马(2/2)
他看向保卫科科长,目光锐利:“保卫科的任务更加艰巨!不仅要防外贼,更要清内鬼!要对所有人员进行一次细致的政治审查,特别是与新派遣人员、与敌占区有联系的人员。我们要确保根据地的纯洁与巩固,绝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保卫科长“唰”地站起,挺胸应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持续了大半天。散会后,各级干部没有停留,甚至来不及寒暄,便火速返回各自岗位。一股紧张而有序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命令下达后,太行山纵队的精英侦察兵们,如同无声的溪流,悄然渗入正太路沿线广袤的区域。他们换上破旧的农民服装,脸上抹着锅底灰,背着柴捆或粪筐,活动在铁路线周围。
有的混入火车站充当临时苦力,默默记下车皮编号和装卸的货物;有的伪装成小贩,在据点附近的集市游荡,从日伪军士兵的闲聊和采购清单中捕捉信息;更有胆大心细的,甚至利用夜色,摸到据点外围,用林峰通过“燧人氏”系统知识优化后传授的简易测绘法,绘制工事草图。
情报如同雪片般汇集到纵队司令部。参谋们日夜不休地进行整理、标注。地图上的正太路变得越来越“透明”,日军的兵力部署、巡逻规律、后勤链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
各部队的训练场,气氛更加火爆。
在专门划定的爆破训练区,轰隆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工兵们试验着不同装药量对铁轨、枕木的破坏效果,摸索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造成最大程度的瘫痪。针对可能缴获的装甲列车,他们还设计了多套近距离爆破方案。
突击队员们则在模拟的“日军据点”前,反复演练着三人小组突击、投弹、冲锋枪清扫、抓捕关键人员的战术动作。训练完全模拟夜间环境,培养战士们在黑暗和混乱中保持冷静和协同的能力。
基层连队的负重越野训练强度大大增加,要求战士们能在复杂山地条件下,携带全部装备进行长距离快速机动。卫生员的训练也更加贴近实战,着重练习在炮火下止血、包扎、固定和快速后送伤员。
就在军事准备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保卫科的工作也在悄然展开。
内部,一场旨在“巩固队伍、清除隐患”的政审和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方式并非粗暴的怀疑,而是通过谈心、学习、小组讨论,提高全体人员的政治觉悟和警惕性。对于一些社会关系复杂或历史上有些模糊的人员,保卫科采取了更审慎的关注和教育帮助。
对外,针对敌特的新动向,保卫科加强了与敌工部的协作,撒下了一张更严密的反间谍网。他们开始留意集市上流通的货币,排查来历不明的商品,监视那些行为鬼祟、试图接近根据地核心区域或干部家属的可疑人员。
一场以正太路为明线,以根据地内部净化与经济斗争为暗线的全面备战,在太行山区悄然成型。林峰站在司令部里,看着地图上越来越密的标记和窗外操场上生龙活虎的训练场景,知道那把已经淬火成钢的利剑,正在被磨砺得更加锋利,只待时机成熟,便将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而他也深知,在剑刃出鞘之前,必须确保持剑的手,绝对稳固,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