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 > 第132章 德州沉思

第132章 德州沉思(2/2)

目录

他开始冷静地审视自身和周围的一切。

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超越时代的军事理念和技术知识,一支经过血火考验、即便遭受重创依然忠诚的核心骨干,以及目前控制的沧州、德州、临清等几处战略要地,还有……刚刚传来的,徐州反正后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自己的劣势是什么?兵力不足,资源有限,战略纵深浅,缺乏稳固的后方基地和可持续的兵员、财政补充。

更重要的是,政治上极度孤立,缺乏名分和大义号召力,几乎是以一隅之地对抗整个北方的清廷和无数心怀鬼胎的观望者。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死守现有的地盘,必然会被清廷下一次更猛烈的反扑彻底碾碎。像历史上某些抗清势力一样流动作战?没有群众基础,后勤无法保障,终是死路一条。投降?绝无可能。

那么,似乎只剩下一条路:改变策略。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甚至暂时的战略收缩。不再追求与清军主力的正面决战,而是要像一颗钉子,牢牢楔在敌人的心脏地带,让自己的存在变得让清廷无法忽视,却又难以迅速拔除。

要更加注重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发展军工,积累粮草,训练新兵。要更加灵活地运用战术,袭扰、破交、围点打援,像牛皮糖一样缠住敌人,消耗其实力和耐心。

要更加积极地寻找可能的盟友,哪怕只是利益结合的暂时盟友,打破政治上的孤立状态。

南明朝廷、残存的义军、甚至……那些摇摆不定的军阀,都可以尝试接触和利用。要对内部进行整顿,建立更严格的纪律和更高效的指挥体系,不能再容许出现徐州军那种滥杀冒功、军纪败坏的情况。

思路渐渐清晰,虽然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那种因惨败和幻灭而产生的巨大迷茫和冰冷,开始被一种更加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冷酷的决心所取代。

他推开房门,刺眼的阳光让他微微眯起了眼睛。守候在外的亲兵和将领们立刻围了上来,担忧地看着他。

刘体纯的目光扫过众人,虽然疲惫,却重新变得坚定。

“传令下去,”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全军戴孝,祭奠阵亡将士。厚恤抚恤家属,伤员全力救治。”

他知道,最困难的时刻尚未过去,但至少,他知道了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不再是为了一个虚幻的大义口号,而是为了活下去,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为了最终能做成该做的事。

这条路,注定更加艰难,也更加现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