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出走他方(1/2)
襄阳城破!
当这四个字出现在赵昺脑海时,带着穿越者所知的、远比当下世人更清晰的冰冷历史脉络。
他更清楚那不仅仅是吕文焕一人的屈辱,更是大宋江山崩塌的丧钟!
襄阳,这座经营了数十年的军事重镇,扼守汉水咽喉,是南宋在长江中游最后的、也是最坚固的屏障。
它苦撑六年,拖住了蒙古铁骑南下的步伐,耗尽了蒙哥汗的雄心,也耗尽了南宋最后的气血。
它的陷落,意味着长江防线洞开,意味着元军可以顺流而下,直捣临安!意味着江南膏腴之地再无险可守,意味着中枢朝廷的彻底瓦解,意味着……崖山那场吞噬了十万军民、染红大海的最终绝唱!
襄阳城破,敲响的是整个南宋王朝的丧钟,它抽走了这个王朝最后的脊梁。
陈老倌口中“刀折、甲裂、心也死了”,何尝不是那场惨烈围城之后,无数南宋军民精神世界崩塌的缩影?
看着眼前这个跪在地上,涕泪横流、身躯因激动和痛苦而剧烈颤抖的老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救了自己性命的老渔夫。
他是襄阳!是那场持续六年、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守城战中,为数不多的、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活见证!
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佩与沉重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赵昺。
他敬佩这位老兵在绝境中展现的坚韧,敬佩他在心死六年后,仅仅因为捞起一个孩童,就能重燃如此炽烈的忠诚与希望。
这份历经劫难而不灭的忠魂,比任何金银财宝都更珍贵!
然而,敬佩归敬佩,赵昺的头脑却异常清醒,他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
一个七岁的孩童,纵然顶着“赵昺”之名。
但在这元军铁蹄,已基本踏遍南宋故土、兵荒马乱、盗匪与溃兵横行的末世,没有力量,没有庇护,生存都成问题。
什么王图霸业,什么大计,都是空中楼阁!活下去,是当前唯一且最紧迫的目标。
陈老倌,这位经历过地狱、熟悉岭南风土人情、有着丰富生存经验和老兵警觉的老卒,就是他眼下唯一的、也是最可靠的依靠。
他的忠诚,就是赵昺生存下去的第一块基石。
但这份忠诚,必须牢牢地、彻底地绑定在“宋少帝赵昺”这个身份之上!
孩童的身份天然带有弱势,他必须用超越年龄的决断、气魄,以及不容置疑的姿态。
将这个身份坐实,坐稳!让陈老倌从心底里认定,并甘愿为之赴汤蹈火。
刚才的受礼,是第一步。
现在,需要更实际的行动,来巩固这个认知,并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
陈老倌的额头依旧紧贴着冰冷的地面,身体因激动和哭泣而微微起伏。
他哽咽着,似乎要将积压了六年的苦闷与重新燃起的希望一并倾泻出来。
过了许久,陈老倌的情绪才稍稍平复,抬起头:“官家……老头子……定当拼死护您周全!”这句话,显然是他的真实心意。
赵昺微微颔首,把话题带回刚才自己的意图:“陈三爷莫说这些,您可知何处可南下占城?”
陈老倌的眼神,充满着为君分忧的急切,思索一下。
“听闻……儋州一带,偶有占城商船往来。”
“商船。”赵昺一下心中了然,面上不动声色,提出一句比较现实的话语:“那此路需费几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