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备船(2/2)
这半年多,是南洋汉商总会从无到有,迅猛扩张的半年。
陈老倌本人,脱胎换骨。
一年之中奔波于各港口之间,与形形色色的汉商头目、本地权贵、乃至大食商人周旋谈判,他身上疍民的卑微气息早已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久居人上的沉稳气度、商海沉浮历练出的精明眼神、以及一种因掌握巨大资源和影响力而自然流露的威严。
他身着质地精良的锦缎长袍,言谈举止间,已是南洋汉商圈中举足轻重、无人敢小觑的“陈龙头”。
而赵昺,则更深地居于幕后。
他依旧是那个清瘦少年,只是身量更高,眉宇间的沉静愈发深邃。
赵昺极少离开占城客栈的后院,仿佛对外界的热闹充耳不闻。
但他的目光,却透过陈老倌的汇报、各地分号密报的账目和信息,精准地掌控着整个汉商汇脉搏的布局。
他规划着香料、药材的贸易路线,协调着各港口间的货物调配,更重要的是,暗中遴选、培养着忠诚可靠、有潜力的人才,安插到总会和各地分号的关键位置。
投向南洋各港口码头的汉商汇旗帜,如今已初具规模。虽然各地发展不一,但“南洋汉商总会”的名号已然打响。
加入总会的汉商,不仅获得了更稳定的货源、更公平的交易环境、总会居中调解生意纠纷,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背靠同族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总会设在三佛齐的总舵,已初具规模,高大的货栈、宽敞的议事厅,甚至一个简易但功能齐全的修船坞,都已建成。
这一日,赵昺站在小院中那棵古树下,手中不再是军械草图,而是一份来自三佛齐总会的最新密报。
关于总会名下悄然购置、改造完成的几艘中型海船的详细情况,以及陈老倌物色到的第一批可靠船主和水手头目的名单。
海风似乎带来了大洋深处的气息。
赵昺抬起头,望向占城港口的方向,目光仿佛穿透了客栈的围墙,看到了那片波光粼粼的海面。
一年多来,他在陆地上织就了一张覆盖南洋的大网,聚敛了财富,凝聚了人心,建立了组织。
如今,网已初成。
人心已聚。
名号已立。
是时候了。
赵昺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锐利如刀的弧度。
“陈三爷。”他对着空无一人的院落,仿佛在自言自语,又仿佛在对大洋宣告,
“备船。咱们…该入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