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弱宋铁血郎 > 第1章 蒲师文

第1章 蒲师文(1/2)

目录

刺桐港的喧嚣与咸腥扑面而来,与南洋岛屿的湿热截然不同,带着一股东南沿海疆域特有的凛冽与繁华交织的气息。

经过十几日海上颠簸,伪装成“赵昀”账房先生的赵昺,随着“色目商队”低调地住进了码头附近一家不起眼但还算干净的客栈。

一切都按陈宜中(陈乙)的毒计有条不紊地推进。

那位深目高鼻的“阿卜杜勒”管事,带着厚礼,姿态谦恭地前往蒲府递上拜帖。

果然不出所料,蒲寿庚本人并未露面,只隔日便由其子蒲师文遣人送来了回帖,言语间透着对这支“远道而来”的色目商队的兴趣与礼遇,并约定三日后在城中一会。

接到回帖,赵昺心中并无波澜,唯有警惕更深。

他断然否决了在蒲府或任何与蒲家关联过深的地点会面的提议。去龙潭虎穴?那不是自信,是愚蠢!他需要的是一个相对中立、易于掌控、且能让他近距离观察的环境。

“就在我们客栈附近,寻一家清静些的酒肆。”赵昺对陈宜中吩咐道,声音低沉,“要两个相连的雅间,务必隔音尚可。你在明,我在暗。”

陈宜中心领神会,很快便安排妥当。

选中的酒肆离客栈不过百步之遥,闹中取静。

约定的那间雅室宽敞明亮,而隔壁一间则门窗紧闭,仅留一道不易察觉的缝隙,足以让隔壁的低声交谈清晰传入赵昺耳中。

三日后的傍晚,蒲师文如约而至。

当这位蒲家大公子踏入雅间时,赵昺已在隔壁悄然就位,收敛气息,如同一个真正的影子。

陈宜中起身相迎,姿态是恰到好处的恭敬又不失长者风范。

蒲师文约莫二十出头,衣着华贵,面容清秀,眉宇间却带着一丝与其身份不符的郁结和书卷气,眼神在精明世故之外,确如传言般藏着一份敏感。

寒暄落座,酒过三巡。

陈宜中这位曾在临安朝堂沉浮数十年的老狐狸,对付蒲师文这等涉世未深的世家子弟,当真如信手拈来。

他没有急于试探,更没有提及任何敏感话题,而是将话题引向了蒲师文内心深处最向往也最纠结的地方——故宋风华。

“老夫早年,曾有幸在临安盘桓数载…”陈宜中捋着稀疏的胡须,眼神带着恰到好处的追忆与唏嘘,声音醇厚低沉。

将临安城的繁华盛景、西湖烟雨、瓦肆勾栏的市井烟火、太学里士子们的清谈风流,乃至宫廷雅乐的恢弘大气…娓娓道来。

他描述的细节生动,画面感极强,仿佛一幅幅鲜活的画卷在蒲师文眼前徐徐展开。

蒲师文听得如痴如醉,眼神中的郁结渐渐被一种纯粹的向往和激动所取代。

当陈宜中说到临安元宵灯会,万民同乐,士女如云的盛况时,他忍不住拍案赞叹:“妙!妙极!恨不能生逢其时,亲睹此等盛世风华!”言语间,那份对宋朝文风的倾慕,对士人雅集、诗酒风流的向往,几乎要溢出来。

陈宜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情绪的波动,话锋似不经意地一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是啊…那般气象,确令人神往。只可惜…唉,终究是过往云烟了。如今我等商贾之辈,奔波于铜臭之间,纵有几分附庸风雅之心,也难免…俗了。”他这声叹息,半真半假,却精准地戳中了蒲师文内心最深的痛处。

蒲师文脸上的激动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羞惭与不甘。

他猛地灌了一口酒,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懑:“陈老所言…正是!商贾之家…商贾之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