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流言(2/2)
他声音低沉几分,“下次若有机会再入阿合马的府邸。”话中带着的引导,“不妨将话题引向那位耶律楚材宰相的身上。”
阿卜杜勒专注地听着,他知道公子绝不会无缘无故提起一个看似无关的人。
赵昺继续道:“你可以看似无意地提起,近来在回回营那边,私下里有些议论,都说大汗迟迟不杀文山公,恐怕是……”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阿卜杜勒一眼,“存了惜才之心,想将这南人宰相收为己用,当作……备选的宰相人选也未可知。”
“文山公!”阿卜杜勒心头剧震,这三个字在他脑海闪过,点明了公子此行大都的目的。
阿卜杜勒感觉到一股寒气从脚底窜起,眼神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惊骇。
之前所有的行动、所有的布局,似乎在这一刻都有了清晰的指向——公子潜入这龙潭虎穴般的大都,极有可能就是这位被囚禁的南宋丞相!
赵昺将阿卜杜勒的反应尽收眼底,却只是轻轻摆了摆手,语气平淡得如同拂去尘埃:“阿卜杜勒,心知肚明的事,不必宣之于口。”
他随即又放缓了语调,带着一丝抚慰,“尽管依计行事,你的身家性命?吾还看不上!”
阿卜杜勒深吸一口气,并没对公子的话有所多虑,躬身道:“是,公子。”
但疑惑并未消除,他忍不住问道:“若……若阿合马大人问起,为何会有此等传言,小人该如何应答?这传言似乎……有些突兀?”
赵昺嘴角难得勾起一抹笑意,抛出了一个让阿卜杜勒更加摸不着头脑的证据。
“这有何难?你便说,文山公那首在天下间广为流传的《过零丁洋》,其中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不正是三十余年前,耶律楚材宰相在政治失意时所写的《峄山书怀》里,早就说过的话么?”
“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恼苦乐由他人!意境何其相似?耶律宰相彼时心境,与今日文山公之困厄,岂非异曲同工?有心人自然会将二者联想一处。”
阿卜杜勒听得目瞪口呆,用诗词的相似性来佐证政治意图?这联系……实在匪夷所思,却又隐隐透出一种难以辩驳的歪理。
他由衷赞道:“公子深谋远虑,步步为营,小人拜服!小人这就暗中安排人手,在回回营商贾之中将这番话散播开去,绝不亲自露面。”
赵昺满意地点点头:“嗯,记住,点到为止。关键不在于传言本身有多真,而在于它是否能触动那位平章大人的心病。”
他眼神陡然变得锐利,下达了看似最矛盾的指令:“在阿合马面前,你要暗示他,回回营商贾私下都在拿这二位做对比。直言北方宰相中最贤能的是耶律楚材,南方宰相中最贤明的是文山公。他若不尽早向大汗谏言,除掉此心腹大患,恐成后患无穷!”
“除掉?!”阿卜杜勒彻底懵了。
公子费尽心机,布下如此大局,最后却让他去劝阿合马杀文天祥?
这到底是救还是杀?公子真正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巨大的困惑如同迷雾般笼罩了他。
然而,赵昺并没有给他任何解释。
他只是看着阿卜杜勒,语气不容置疑:“照办即可。其余的,不必多问。”
阿卜杜勒压下满腹疑云,深深一躬:“……是,公子。小人明白。”
他退了出去,心中却如同翻江倒海,公子的棋局,每一步都暗藏玄机,杀机与生机交织,让他这深谙世故的商人,也感到一阵阵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