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星火燎原(1/2)
烈日当空,将昨夜搏杀、跋涉的阴冷驱散殆尽。
赵昺与文天祥并肩立于石寨高耸的点将台上,俯瞰这片沉寂多年的基业。
经过一夜休整,众人精神稍复。
孙老汉已于昨夜便下山召集山民去喽,此刻党项汉子们正分散在寨中各处,清理着断壁残垣与丛生的荒草。
山风掠过斑驳的寨墙,带来远处草木的干燥气息。
赵昺的目光扫荡石寨的一切,沉声道:“文公,且看此地规模。”
他抬摆衣袖,横指一扫:“石墙依山脊而筑,高达二丈有余,坚固异常。再看那寨门,夹于山岩之间,宽不足一丈,真乃一夫当关之险地。”
他的视线投向寨外那条如羊肠般嵌在山壁上的小径。
“进山之道狭窄逼仄,仅容二马并行,大军难以展开,辎重更难通行。此地强攻无望,唯有施行久困之策,断其粮草,方是上策。”
文天祥扶须,目光随着官家的指点流转,最终落回寨内。
只见缓坡上荒废的梯田轮廓尚存,几间倾颓的破屋旁,巨大的石碾、石臼半埋于荒草,无言诉说着往日烟火。
更远处,一间屋顶坍塌大半的屋舍,依稀可见废弃的铁砧与风箱轮廓。
“公子所见不虚。”文天祥长叹一声,眼中既有对前人智慧的赞叹,也浮起深沉的忧虑。
“此地确是易守难攻的雄寨,那荒废的梯田、石碾石臼,皆是昔日赖以维生的根本。”
“那铁匠铺的残骸,想必是当年梁将军率众伐太行坚木,打造弓箭、云梯,武装山民之所。”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沉重,点破了这雄关背后致命的软肋:“然,此寨终究受困于这方寸之地与贫瘠山土。”
“梯田所产,恐难维系千人之众长久生计。若遇强敌围困,不需两月,寨中存粮耗尽。”
“故,昔年梁将军才审时度势,率百余人强渡黄河投奔岳武穆,而后雷霆之势重返太行,切断金军补给线,使燕京以南金朝号令不通。
凛冽的山风毫无遮拦地卷过点将台,吹得二人衣袂翻飞,猎猎作响。
赵昺挺拔的身影立于这点将台上,听着文天祥叙述昔年红巾军的峥嵘岁月。
他眼眸晦暗难明,望着石寨之外的莽莽群山,好似穿透了岁月的尘埃,投向那烽火连天的过往。
赵昺转过身,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扫过台下隐约可见的、正在清理废墟的党项汉子身影,也仿佛穿透山峦,看到了孙老汉那坚毅的脸庞。
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激赏与期许:“这便是先辈的胆魄与智勇!以衰疲之师,硬撼骄狂之虏!”
“而今日,观孙老汉等后辈,胆气依旧,何曾稍减于先人?!”
“日后只需稍加砥砺,勤习搏杀护身之术,精诚团结,守望相助!”
“假以时日,何愁不能重振这太行山麓的赤帜,再现当年红巾义军令敌寇闻风丧胆的赫赫雄风!”
话音刚落,石寨大门处便传来一阵喧嚣,显然是孙老汉一行回来了。
让赵昺略感诧异的是,人群中隐约可见昨夜还带着几分敌意的孙匠户,竟也领着几十位族人同来。
远远望去,领头走在最前的,自然是昨夜守卫寨门的尉三郎。
少年郎朝气蓬勃,昂首阔步来到点将台下,朗声禀道:“公子、文先生,孙老爷他们回来喽,好多人呐!”
文天祥抚须颔首,不由朗声大笑。
这尉家小子的话实在多此一举,寨门口那携家带口、熙熙攘攘的百十人队伍,谁还能看不见?
与昨日迁往小山寨时的沉重不同,此刻无论是红巾军的后裔还是随行的山民,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色,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石寨的广阔空间与厚重石墙带来的庇护感,显然让他们倍感安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