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声东击西(2/2)
他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官家拔剑起誓、军民同仇敌忾的震撼场面,终于将担忧化作一声长叹,重重颔首。
山风呼啸,掠过空旷的寨墙,将他那声叹息卷走,仿佛也带回了那个决定所有人命运的黄昏。
五日前,梅泷石寨点将台。
残阳如血,将台上那面祥兴二字的龙纛染得愈发暗红。
赵昺立于台上,一身戎装染尘,一根简单的布带束着额前乱发。
他手中紧握的长剑,剑鞘已破,却依旧挺直如他的脊梁。
台下,五千畲兵静默如山,靛蓝的衣襟在风中翻卷,如同一片深沉的海洋。
每一张脸上都刻着风霜与战火的痕迹,每一双眼睛都望向台上那个少年。
赵昺没有立刻开口,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仿佛要将这群畲兵的模样刻进心里。
山风呜咽而过,卷起硝烟与尘土的气息。
终于,他声音嘶哑地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最深处碾磨而出:“畲家的兄弟们…看看我们脚下这片山!这石头,这泥土,浸透了我们多少父兄的血!”
他猛地抬臂挥起长剑,指向东南方,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刻骨的痛楚:“可再往东去!是大海!是崖山!
那里…沉着大宋十万军民的骸骨!沉着我……一个亡国之君最后的尊严!”
剑锋在残阳如血的映照下,寒光凛冽:“这血仇,烧得朕五脏俱焚,夜夜不得安眠!但朕今日站在这里,不是要带你们去死!而是要带你们…去生!”
他的目光坚硬如山峰巨石,穿透人群:“元虏以为将我们困死在这山上,便是胜利?
可笑!我畲家儿郎,生于山林,长于山林,这万千沟壑便是我们的生路,是我们的千军万马!”
他大步走到台前,身体前倾,几乎是对着台下咆哮,声音里带着无比的信任与豪情:“所以,朕把这座寨,这条退路,交给你们!
不是因为你们该死,而是因为——唯有你们,能在狼群环伺下进退自如!
唯有你们,能让元虏以为我大军仍在,不敢东顾!”
“朕,不是要你们死守到底!”他环视众人,语气斩钉截铁道:“朕要你们活着!要你们用最熟悉的山林,最灵巧的身手,最无畏的胆气,替十余万奔赴刺桐报仇雪耻的同袍,拖住敌人的腿!撕咬敌人的喉!”
赵昺胸膛起伏,深吸一口气,声音沉了下来,却更显悲壮:“这一别,或许是永诀。
朕无法许诺你们高官厚禄,甚至无法许诺你们明天必见的阳光。
朕能许诺的,唯有……”
他猛地将长剑直指苍穹,用尽全身力气嘶吼:“待到山河重整日,朕必于刺桐城头,铸一座丰碑!
碑上不刻帝王将相,只刻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
让后世子孙永世铭记,是谁,在这梅泷绝地,用血性与肝胆,为我华夏,争回了这口气!劈开了这片天!”
“畲家的好汉们!”少年天子的声音已近乎沙哑,眼眶通红与夕阳血色交织,“告诉我……这如山之诺,这必死之局,你们……敢不敢接?!”
“敢!!!”
“敢!!!”
“敢!!!”
回应他的,不再是整齐的呼号,而是五千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咆哮!
弯刀如林,疯狂地撞击着盾牌、敲击着地面,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每一个畲兵都像被点燃的苍松,怒吼着,用最原始的方式宣泄着胸腔中澎湃的战意与决绝!
畲族酋长老妇人蓝太君拄着拐杖,望着底下同族晚辈的热血宣誓……
岁月沟壑的脸庞已是热泪纵横,无需她再问,那冲天的豪情已是最好的答案。
这一日,陈桂龙这位洗心革面的汉子于龙纛之前慨然请命,愿为大军断后。
他没有过多言语,只是凝视着那面祥兴二字,许下了以性命守护的诺言。
必使此寨如山岳屹立,纵粉身碎骨,亦不让元军轻易踏破。
这一日,素来于后方抚慰妇孺、默默支撑的陈大妇,竟也毅然出列,其决绝之姿丝毫不让须眉。
她横刀于颈,直面君上,言道若官家不允她与兄长及畲家儿郎共守危城,便即刻自刎于当场。
其志之坚,其情之烈,不容置疑,亦无需多言。
也正是这一日,当夜色如墨般浸染山峦,十余万畲汉军民,扶老携幼,含悲忍泪,却秩序井然。
他们如同无声的洪流,借着畲兵十去三回,拼死冒险探得的山林暗道,悄然绕过了元军重兵封锁的主道。
朝着远方那座承载着血仇与希望的城池——刺桐,沉默而坚定地潜行而去。
身后,是即将化为修罗血海的梅泷石寨,是五千誓死如归的断后英魂。
山川寂寂,唯闻风唳,似在默颂这慷慨赴死的坚守,又似在低语那扑向远方的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