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风满海晏楼(2/2)
不久,也儿吉尼布置完毕返回。
赵昺招招手,将他唤至窗前。
窗外,刺桐城灯火阑珊,夜雾弥漫,街道上仍有担夫挑着扁担,在街市中捎来一声悠长的“卖豆花嘞”。
“也儿吉尼。”赵昺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疚。
“明日,你我在此,只怕是九死一生之局。”
“唯有以此地为饵,牢牢吸住蒲寿庚和他最精锐的轻骑营,城外大军方能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破城……”
“让你和众兄弟陪朕,行此险招,莫要见怪。”
也儿吉尼闻言,望着脚下这片繁华而陌生的土地,这位一向沉默寡言的党项汉子,脸上竟难得地露出一抹豁达豪迈的笑容。
他哈哈一笑,声如闷雷:“官家说的哪里话!您身为天子都不怕把命搭在这阎王殿闯上一闯,我们这些早就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难道还惜命不成?”
海风从敞开的窗户灌入,带着咸腥气和远方隐约的潮声,吹动了赵昺的衣袂,也吹动了也儿吉尼略显花白的鬓角。
也许是明日要面临生死一线,夜色下也儿吉尼难得袒露心扉。
他声音低沉沙哑,不像是在对君王奏对,反倒像是与挚友夜谈,朗声道:
“官家,说起来不怕您笑话。我活了三十多年,刀头舔血,从不知怕字怎么写。”
“当年西夏灭国,蒙古人踏破兴庆府,祖上那一支……男丁被屠戮殆尽,连妇孺老弱都没放过。”
“呵呵……八十几万党项人的血把贺兰山下的石头都染透了。”
也儿吉尼目光似乎穿透了眼前的夜色,看到了极其久远而惨烈的画面,语气里没有悲伤,只有一种被岁月磨砺得无比坚硬的苍凉。
“我们这些后人,是祖宗拿命、拿全族的血换下来的种……这条命,早就赚了。”
“能多杀一个鞑子,便是利息,所以,生死之事,我们真不在乎。”
他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身旁的少年,那眼神里充满了纯粹的、毫不掩饰的敬佩:
“倒是官家您……我是真心佩服。”
“小小年纪,就敢闯大都那龙潭虎穴,硬是孤身布局从忽必烈眼皮子底下把文丞相给捞了出来。”
“这一路追随在您身边,我是亲眼瞧着,您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殚精竭虑,每一步都在刀尖上走。”
“这胆气,这谋略,我也儿吉尼服气!”
说到此处,难掩胸膛起伏,也儿吉尼的声音更加郑重:
“所以,底下兄弟们愿意跟着您拼杀,不是光因为您是什么天家血脉,而是您的这份豪情壮志,在我们这一干党项汉子心中没二话。”
“您这中原的天子,我认!底下弟兄们也愿意一起,真心实意地喊您一声——官家!”
赵昺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直到也儿吉尼说完,他才缓缓转过头。
窗外的微光映照,他摇了摇头,声音很轻,却清晰地融入夜风之中:“也儿吉尼,你说错了。不是朕胆气过人,也不是朕愿意吃苦。”
他的目光投向更遥远的黑暗,仿佛看到了这片饱经蹂躏的山河:“只是朕明白一个道理。
一代人若不吃尽苦中苦,把该打的仗打完,把该淌的血流干。
那么下一代,下下一代,就永无宁日,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这天下,总得有人去扛一些事。
这点苦,这点险,比起让后世子孙永享太平,算得了什么?
不足道,真的不足道。”
他的话音刚落,也儿吉尼立马与之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二人望着窗外那片被蒲家权势笼罩的城池,凭窗而笑,豪情冲淡了空气中的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