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弱宋铁血郎 > 第155章 世候卸甲

第155章 世候卸甲(2/2)

目录

从这些夷、汉卒的眼神中,李庭望看不到丝毫散漫与怯懦,只有一种经过血火淬炼的沉稳与隐隐透出的彪悍之气。

这绝非一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而是一支纪律森严、颇具战力,并且士气高昂的大军。

再加上之前看到的长宁军,城内大军的总兵力,已是一个让他感到绝望的数字。

此刻,他心中所有的不解和一丝屈辱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对兄长决断的叹服与后怕。

当下,他不再东张西望,一勒马缰,加快速度,赶上前方引路的易士英。

李庭望目光急切地投向远处那座明显是中军大帐的所在——他的兄长,应该已被送往那里。

中军大帐内,炭火驱散着寒意,却驱不散赵昺眉宇间的一丝倦色。

或许是这两日连续奔波、殚精竭虑确实未曾好好休息,难得地掩口打了个小小的哈欠。

这一幕落在身旁侍立的也儿吉尼眼中,让这位硬汉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忍。

他的嘴唇微动,似乎想劝谏官家保重身体,但最终还是将话语压了下去,只是身姿站得更加笔挺。

帐帘被掀开,李忽兰吉在冉安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几乎就在他们进帐的瞬间,赵昺立马切换了状态,迅速收敛了那片刻的疲态,腰背挺直。

他伸手端起身旁案几上那杯早已沏好、颜色深浓的苦茶,毫不犹豫地猛灌了一大口。

滚烫的茶水和那极致的苦涩,似乎刺激了他的精神,让他的眼眸重新变得清亮、锐利,静静地看向进来的二人。

随即,赵昺一边抬手,示意二人落座,一边放下茶碗之时,营帘再次被掀开。

正是,李庭望紧随易士英其后,踏入军帐。

李庭望的目光第一时间寻到兄长,见他微微朝着自己颔首,安心之下便将目光移到帐内主位。

当他看清端坐于上的,竟是一位面容尚带稚气的少年时,不由得一怔,眼中充满了惊疑与难以置信。

他的疑惑,立刻被身旁的兄长李忽兰吉低声解开。

李忽兰吉的声音带着一种复杂的肃穆,向他,郑重道:“庭望,这位是大宋官家,不得无礼目视!”

大宋官家?!

李庭望脑海如同被惊雷劈中,一片空白,随即无数关于那位崖山之后奇迹生还、于东南再举义旗的少年天子的传闻碎片汹涌而来!

原来,这蜀地这一切的背后,站着的是这位声震天下的传奇人物!

他不敢怠慢,连忙收敛心神,随着兄长的示意,向着主位躬身行礼。

赵昺受了这一礼,目光平静地转向李忽兰吉,语气听不出喜怒:“李将军,阵前能体恤麾下儿郎性命,不惜自污声名,令其卸甲弃刃,免去一场无谓的血光之灾。此事,朕心甚慰。”

他略作停顿,继续道:“无论将军此举是纯粹为了保全这些追随你多年的精锐,还是心中另有所想……能避免兵戈之争,总是一件功德。”

李忽兰吉见弟弟似乎想开口询问什么,微微摇了摇头制止了他。

他转向赵昺,神色坦然中带着一丝疲惫,直言不讳:“赵官家,那日土墙之上,您对李某所言,关乎血脉、关乎罪孽、关乎后世清算……李某回去后,内心纠葛良久,翻来覆去,思虑再三,方才……方才下了这个决定。”

言罢,他眼神一肃,示意李庭望。

兄弟二人极有默契,李忽兰吉率先整理袍袖,李庭望紧随其后,二人竟是要对着赵昺行跪拜大礼。

“不必如此。”

赵昺清冷的声音及时响起,阻止了他们的动作。

“跪拜之礼,免了。”他目光扫过二人,“你们心意若诚,朕可以接受。但蜀地千万百姓之心,未必肯轻易接纳。况且,朕早在东南之时便有明言,不兴跪礼。”

他看着神色微愕的李氏兄弟,语气缓和了些,却带着更深的意味:“将军与令弟,若是真心归顺,想要弥补前愆,不在于这些虚礼。”

“不若日后,用你们的行动,去替你们李家过往在蜀地、在华夏故土所犯下的罪孽,一一赎还,更为实在。”

赵昺微微前倾身体,目光落在李忽兰吉身上:“朕也是多方听闻,昔日将军攻城拔寨之际,虽为元廷效力,却罕有屠城、虐民之举,多用堂堂正正之师,于两军阵前见真章。若非如此,朕也不会留你性命至今,更不会与你费这些唇舌,讲这些道理。”

李忽兰吉闻言,抬头迎上赵昺的目光,对视片刻,他抱拳沉声道:“承蒙官家看重,能查到这些细微之处。”

“李某此番决定,也确实存了私心,是为日后李家子孙后代所虑。”

“不想他们因李某此生所行之事,而世代受人唾弃,永世不得翻身。”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苍凉:“李某不怕自己死后,被人挖棺掘坟、挫骨扬灰,也不怕青史之上,被人痛骂为汉奸国贼……”

“李某只怕,只怕后人因此世世代代抬不起头,被人戳着脊梁骨唾骂,乃至……血脉断绝。”

他长长叹息一声,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李某已是风烛残年,没有几年活头了。晚年别无他求,只想着……能尽力为不成器的后代,积攒些许福报,洗刷些许罪孽罢了。”

李庭望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兄长与那位年少官家的对话。

虽然并不完全明白,究竟是怎样的言语,能让一生刚强、位高权重的兄长变得如此颓然、甚至透着一股认命般的释然。

甚至不惜带上陇西李氏一族身家性命,归顺这位年少的赵官家,日后要与庞大的元帝国敌对。

但有一点他无比确定——兄长的决定,就是他的方向。

陇西李氏,荣辱与共,进退一体。

于是,李庭望不再沉默,终于在军帐内,第一次对着主位上的赵昺开口。

他的声音硬朗而坚定,带着武将特有的干脆:“赵官家!兄长所言,便是我陇西李氏全体的决定!庭望,唯兄长马首是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