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弱宋铁血郎 > 第177章 爱之如一

第177章 爱之如一(2/2)

目录

赵昺负手而立,饶有兴趣地看着那瘦小的身影在马背上起伏腾挪,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精湛骑术。

约莫半刻钟后,蒙古少年纵马驰回,气息微喘,恭敬地双手奉还马鞭。

赵昺接过,利落地翻身上马,对何三吩咐道:“去将校场的李将军请来,就说朕有要事相商。”

校场营帐内。

“嘭!”

一声巨响,李庭芝双手重重拍在案几之上,花白的须发因激动而微颤,语气斩钉截铁:“官家!此事万万不可!”

看着这位难得情绪如此外露的老将军,赵昺指了指被他拍得震响的案几,语气平和:“老将军,年岁不小了,何故如此冲动?将那些自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孩童编入骑兵营,正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何不可?”

李庭芝胸膛起伏,语气依旧坚决:“官家!您这是要把狼崽子养在身边!就不怕他们日后羽翼丰满,反口狠狠咬您一口吗?蒙古人是何秉性,难道还要老臣一一细数?!”

赵昺不紧不慢地拿起茶盏,轻吹一口气,“李将军多虑了。朕并非因心善怜悯这些蒙古驱口,才做此决定。”

他呷了一口热茶,继续道,“他们的来历,你比我更清楚。多是昔日被蒙古贵族掠夺为奴的部族,或是家中男丁战死、无力偿还军债而被同族贬为奴隶之人。在蒙古人眼中,他们与牲口无异。”

这些情况,李庭芝自然知晓。

蒙古那套严酷的军制与债务奴隶制,确实造就了大量这样的底层驱口,他们世代为奴,毫无地位可言,境遇往往比牲口还不如。

然而,知晓归知晓,李庭芝的口风依旧没有丝毫松动:“官家,这不是给口饭吃他们就会感恩戴德、誓死效忠的!”

“他们骨子里早已被磨去了人性,谁给吃的就跟谁,为了活命,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不是老臣危言耸听,您今日让他们骑马,来日他们就敢纵马踏碎您的胸膛!”

赵昺语气依旧平淡,却转开了话题:“李将军可曾读过《旧唐书》?其中记载了一个名为‘蒙兀室韦’的部落,居于望建河畔。其时,室韦诸部多与大唐往来,朝贡受封,置于大唐羁縻之下。究其根源,眼下元廷的鞑子,也算他们的后人。”

李庭芝听得有些迷糊,不解赵昺为何突然说起前朝典故。

赵昺并未直接解释,缓缓又道:“昔日唐太宗驾崩,有两位已完全融入大唐、功勋卓着的番将,执意要殉葬昭陵,以求长伴君侧。”

“唐太宗是何等胸襟?他生前便下了严令不允,让这两位爱将继续辅佐其子高宗李治。最终,二位将领皆得善终,去世后如愿陪葬昭陵,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永随明主的夙愿。”

话至此处,李庭芝脑中如电光石火,豁然开朗!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位不及弱冠的少年天子,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万万没想到,这位平日里手段老辣、心思深沉的官家,内心竟藏着如此包容天下、化夷为夏的恢弘气度!

赵昺自是看到李庭芝那震惊与审视交织的目光,轻笑道:“老将军莫要如此看朕,朕岂敢自比天可汗半分风采。”

他手指轻叩案几,声音沉静而有力,“朕提及此事,非为效仿先贤,而是要借唐太宗之言告诉老将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朕,惜才、爱才,亦敢用才!无论其出身何处,是何族裔!”

此话一出,李庭芝心中五味杂陈。

蓦地,他想到了赵昺身边已然重用的也儿吉尼、阿大等色目、僰族将领,再想到自己这位“归顺”的降将……官家用人,何时拘泥过族裔门户之见了?

想到此节,他满腔的反对竟一时哽在喉头,最终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摇头苦笑道:“既然官家圣意已决,老臣……遵命便是。”

赵昺看着他那副模样,心中了然。

自己身边早已汇聚了各族英才,如今再多一群无依无靠、若能得其恩养必誓死效忠的蒙古骑手,又何尝不可?

这天下,终究是要靠能者来共同匡扶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