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弱宋铁血郎 > 第210章 迁徙之策

第210章 迁徙之策(2/2)

目录

“迁徙?”沙仔更疑惑了。

“对。”赵昺目光深远,“告诉他们,朕欢迎他们迁到重庆府、嘉定城,甚至这成都府来居住。”

“朕会命人选派一些临近山林、适宜他们传统渔猎生活的城池、要镇,妥善安置他们栖息。”

“朕可以让他们不必再世代苟活于那山峦重叠、溪涧纵横的洞窟险地,与虎狼争食,受瘴疠之苦。”

言及此处,赵昺语气变得郑重:“条件,只有一条——他们需帮朕守城。得其安居乐业之,需担保境安民之。其中权衡,让他们自行抉择。”

而后,他手指重重落在绍庆府境内一点:“至于绍庆府那边,元廷掌控力历来薄弱,你们此行,顺道将怀德府拿下即可,不必深入蛮荒之地,徒耗兵力。”

沙仔虽然对许多词汇似懂非懂,但官家的信任与重托,他真切地感受到了。

他挺起胸膛,用力抱拳:“官家放心,沙仔一定把事办好!”

赵昺怕他不懂招抚的具体事宜,当即写了一封书信交付于他。

沙仔脸色异常亢奋,郑重接过信件塞进怀里。

他莫名其妙就被官家赏赐当了一个安抚使的官身,一想到年底见到阿母时她一脸骄傲的样子,就感到浑身是劲,乐呵呵地离开了书房。

赵昺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在替他开心之余,内心也抱着一丝憧憬。

定下迁徙土司之策,实属无奈之举,亦是审时度势的必然选择。

眼下蜀中人口凋零至此,仅靠自然生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复元气。

将那些世代隐居深山的少数族群迁出,充实平原城邑,是快速增加丁口、恢复生产的捷径。

幸而有凌霄城僰人先例在前,由他们现身说法,总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敌意与猜忌。

至于后续如何治理,如何真正将这些族群融入蜀地,赵昺心中已有长远考量。

他打算推行后世那套成熟的民族共融之法:

其一,大力鼓励汉人与之通婚,以血脉交融逐步打破隔阂,这是最根本、也最温和的消融之道;

其二,广办学堂,无论汉僰苗彝,孩童皆需入学,让他们自幼学习相同的文字语言,知晓共同的礼仪伦常。

宋朝汉人的识字率本就不低,有雕版印刷之便,书籍相对普及。

酒肆茶寮的小厮都能拿出纸笔记菜名。

虽久经战乱,可要找些启蒙私塾先生还是相对容易的。

但他也清楚,这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见其效。

当然,他更清楚一点:并非所有土司头人都愿意顺应时势。

对于那些企图借此机会狮子大开口,妄想维持独立王国、作威作福的,他绝不会妥协。

一旦这些久居山林的夷族接受了安置,谈判的条件便由不得他们了。

赵昺从来不信,那些为了维护自身特权而不惜阻碍族人获得更好生活的头人,能够抵挡得住时代前行与民心所向的滚滚洪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