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蜀地尾声(1/2)
万里之外的利州城外,风过田野,带来的不是稻香,而是一场冰冷的背叛。
汪惟能与汪寿昌叔侄僵立原地,面上血色尽褪,写满惊愕与难以置信。
他们应邀出城,本以为是陪同“李忽兰吉”巡视乡野,体察民情。
怎料行至僻静处,身后亲随被迅速隔开,自己则被护卫毫不留情地反剪双臂,捆缚起来。
“唔……!”汪寿昌欲要喝问,口鼻却被破布紧紧塞住,只能发出沉闷呜咽。
他瞪圆双眼,望向那不久前还与他们把酒言欢的“伯父”,眸中尽是困惑与愤怒。
汪惟能稍显沉稳,但紧缩的瞳孔同样暴露了内心的惊涛骇浪,他死死盯着李庭芝,试图找出答案。
马背上,李庭芝垂眸冷视。
他无意也无必要向这两个晚辈解释任何。留其性命,已是念在往日情分,格外的宽宥了。
此时,一名心腹快步上前,将一枚从汪惟能身上搜出的沉甸甸铜印与万户手令呈上。
李庭芝瞥了一眼,轻描淡写地吩咐:
“持此手令,接管利州。若有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得令!”
部下领命,持着那枚代表利州最高军政权力的印信,引军直奔那座他们不久前才安然走出的城池。
李庭芝不再回头,轻抖缰绳,在十余骑心腹簇拥下,策马转向,朝大获城方向疾驰而去,需尽快与李恒业部汇合。
此举正与成都府的官家遥相呼应。
官家雄才大略,已先一步命冉安率领长宁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拿下了天险剑门关。
如今,只要再下大获城,这蜀地山河,这故宋曾经的天府之国,便将全境光复,重归大宋版图。
北望秦岭,云卷云舒。
李庭芝也未料到一点,赵昺早先一步已经抵达剑门关。
他亲率两千长宁军,悄然抵达剑门关下。
此刻,赵昺站在这座曾被元廷改为驿道、稍显荒疏的千古雄关之上,极目远眺。
但见关外群山如怒,广元巴山层峦叠嶂,更远处,那金牛道蜿蜒北去,路的尽头,便是华夏脊梁——八百里秦川。
此地,乃入蜀锁钥,历来兵家必争。
三国时,姜维凭此天险,拒曹魏大军于关外;宋初,王全斌亦是从此破关,定下后蜀覆亡之局。
故老有言:“剑门开,紫气来;剑门关,中原乱。”
此关存亡,直接系着成都安危,乃至川蜀气运。
赵昺此来,不仅亲临前线,更带来了王石及一批能工巧匠。
大量铁火炮等守城利器被运上关城,老匠人们亦在冉安的配合下,即刻着手修复加固防御工事,誓要让这座雄关重焕峥嵘。
部署既定,赵昺未作片刻停歇,毅然率两千长宁军扑向大获城。
蜀地元军多行屯田,以战养战,兵卒亦农亦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