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推动立法(2/2)
赵芳看着详实的建议稿,满意地点点头:“这个方案考虑得很周全,我这就组织讨论,完善后提交人大常委会。”
为了让立法建议获得更多支持,林小满团队发起了“古树立法全民建言”活动。李婷制作的专题片《古树的呼救》在市电视台播出,片中既有黄连木的守护故事,也有朴树、老松树被破坏的揪心画面,片尾呼吁市民通过线上问卷、邮件等方式,为立法建言献策。
活动一经推出,就收到了上千条反馈。有园林专家建议增加“古树基因库”条款,收集古树种子进行培育;有律师提出明确公益诉讼条款,允许环保组织对破坏古树的行为提起诉讼;还有市民建议将古树保护纳入中小学教育,培养孩子的保护意识。这些建议被林小满团队一一整理,补充进建议稿中。
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更是走上街头,在商场、公园、学校发放立法倡议书。琪琪托着多肉,给过往的市民讲解:“黄连木爷爷有大家保护,可还有很多古树没人管,只有写进法律里,它们才能安全长大。”多肉的叶片挺得笔直,吸引了不少小朋友驻足签名。
浩浩则带着团队去市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外地古树保护的法规案例,发现有些城市将古树保护纳入了城市信用体系,破坏古树的单位和个人会被列入失信名单。他把这个建议告诉林小满,林小满立刻补充到建议稿中,让处罚措施更加全面。
在赵芳等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建议稿)》很快被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审议计划。审议前,市人大组织了一场立法听证会,邀请林小满、团队成员、市民代表、开发商代表、法律专家等参会。
听证会上,有开发商代表提出异议:“规划前置审核和高额罚款,会不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影响项目推进?”
林小满从容回应:“短期来看,企业可能会增加一点成本,但从长远来看,保护古树能提升城市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反而能增强项目的吸引力。梧桐巷的项目就是例子,修改规划保护黄连木后,项目的关注度和口碑都大幅提升,意向购房者反而增加了。”
她顿了顿,拿出张胖子提供的成本核算数据:“而且我们团队可以免费为企业提供古树周边的绿化规划建议,选用适配的植物品种,降低后期养护成本。比起擅自破坏古树面临的罚款和口碑损失,合规成本要低得多。”
法律专家也补充道:“条例不仅约束企业,也明确了政府部门的责任,能避免之前推诿扯皮的情况,对企业和市民都是好事。”
市民代表张奶奶则动情地说:“古树陪着我们长大,是我们的情感寄托。立法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回忆,保护城市的根。”
听证会的讨论氛围热烈而理性,大部分参会人员都对立法建议表示支持。会后,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听证会上的意见,对建议稿做了最后完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绿化局负责古树的普查、登记和日常监管;规划局负责建设项目的古树保护审核;财政局负责保障养护基金的足额拨付;司法局负责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执行。
林小满团队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联合本地媒体,推出了“古树立法倒计时”系列报道,每天解读条例中的一个条款,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市民立法后的变化。比如“以后看到有人破坏古树,可拨打举报”“古树周边禁止堆放杂物、搭建建筑”等,让市民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张胖子也借着热度,推出了“古树保护联名套餐”,每卖出一份套餐,就向古树专项养护基金捐赠一元钱。套餐推出后销量火爆,短短一周就捐赠了两万多元。他笑着说:“既能做生意,又能为古树出份力,这买卖划算!”
在立法审议的前一天,林小满再次来到梧桐巷。黄连木的长势越来越好,新梢已经长到了半尺长,枝桠舒展,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法规欢呼。她凑近树干,听到老树欣慰的声音:“……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随便砍、随便移了,其他的老伙计们也能安心了……”
琪琪带着多肉也来了,她把一张写满孩子们签名的立法倡议书贴在古树的介绍牌上:“黄连木爷爷,明天法规就会被审议啦,以后所有古树都有法律保护了!”多肉的叶片蹭了蹭树干,像是在和老树一起期待。
林小满抚摸着树干,心里满是感慨。从守护一棵黄连木,到推动全市古树立法,这段路充满了挑战,但也凝聚了无数人的善意和努力。她知道,立法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接下来,她还要参与条例的落地执行,帮助建立古树保护的长效机制,让每一棵古树都能在法律的庇护下,安然度过漫长岁月。
当晚,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将于次日召开会议,审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上满是期待的声音。网友们纷纷留言:“终于等到这一天,古树要有法律护身符了!”“感谢林老师和孩子们的坚持,这是送给城市最好的礼物!”“希望条例能严格执行,让破坏古树的人付出代价!”
林小满团队的成员们聚在花店里,连夜整理着立法相关的资料,准备第二天去旁听审议会议。花店的墙上,那张《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建议稿)》被装裱起来,旁边贴满了各地古树的照片。多肉趴在桌上,叶片轻轻晃动,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胜利欢呼。林小满知道,明天过后,这座城市的古树,将迎来一个被温柔守护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