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迎新晚会(1/2)
魔都交通广播的会议上,气氛同样热烈。
台长王薇,一位干练的中年女性,指着投影上的数据图:
“我们的优势是移动端收听,但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鬼吹灯》这种高质量、强情节的Ip,如果能打造成王牌节目,不仅能稳固现有开车族听众,甚至能吸引他们在家也通过App收听!
这对于提升我们台的品牌影响力和广告价值,至关重要!版权费用可以适当提高,但一定要争取到最优的合作条件!”
岭南故事广播则更看重《鬼吹灯》中蕴含的民俗和神秘元素。
总监陈明对下属说:“我们台一直以讲述奇闻异事、地方传说见长,《鬼吹灯》的内容与我们台的定位非常契合。
拿下它,不仅能提升收听率,更能巩固我们在特定听众群体中的地位。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综合台,打造自身特色的绝佳机会!”
几家电台,目标一致,都摩拳擦掌,准备在《鬼吹灯》的广播权上,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仿佛谁拿到了这块“金字招牌”,谁就能在日渐式微的广播行业中,重新夺回话语权和面子。
与此同时,在星辉艺术大学的校园里,斯语期末作业《童话》的完整版,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在同学间悄然流传开来。
没有华丽的编曲,只有干净的钢琴和他真挚的演唱,但那动人的旋律和直击人心的歌词,足以让每一个听到的人为之动容。
“我的天,斯语这《童话》写得……也太好听了吧!”
“是啊,听着听着就想哭了,想起初恋了……”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小说写得那么好,现在随便写首歌,感觉都能直接出道了!”
“你说老天爷是不是给他开了后门?才华多到溢出来了吧?”
“听说音乐学院的教授们都快把他夸上天了!”
同学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语气中充满了羡慕、敬佩,以及一丝丝的“嫉妒”。
斯语的才华横溢,已然成为了校园里一个公认的、略带传奇色彩的事实。
而这股风潮,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连锁反应。
音乐学院的教授们,最近往文学院跑得格外勤快。
不是去交流学术,而是话里话外,对着文学院的同事和领导,对斯语的音乐天赋赞不绝口。
“老张啊,我们音乐学院真是捡到宝了!斯语同学在作曲上的灵性,是我教书这么多年来罕见的!”
“那首《童话》,结构完整,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完全不像一个大三学生的习作!”
“听说他之前理论课的成绩也是没话说?了不得,了不得啊!”
这番举动,颇有些“扬眉吐气”和“炫耀”的意味。
原因无他,当初斯语“言吾”的身份刚在校园里曝光时,文学院的领导和教授们,可是没少往音乐学院跑。
明里暗里表示斯语在文学上天赋异禀,甚至动过把他“挖”到文学院的心思。
要不是斯语自己明确表示更喜欢作曲系的学习氛围(主要是为了系统学习乐理),加上音乐学院院长顶住了压力,说不定这个“香饽饽”就被文学院抢走了。
如今,斯语在音乐领域展现出同样耀眼甚至更为直接的才华,音乐学院的教授们自然要好好“扳回一城”,让文学院的人尝尝这种“宝贝是别人家的”滋味。
文学院的教授们也只能笑着应付,心里却是五味杂陈,既为学校出了这样的全才感到高兴,又难免有些惋惜——
这样的苗子,怎么就没在文学创作上“从一而终”呢?
初秋时节,大一新生的军训也接近了尾声。
为了展示军训成果,迎接新生正式融入大学生活,学校筹备举办一场名为“青春启航·星辉之夜”迎新晚会暨军训成果汇报演出。
按照惯例,每个院系都需要出几个节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