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2/2)
斯语大多时候是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些关于戏曲行当、表演技巧的问题,显示出他并非一时好奇,而是真的有些兴趣。
这和谐的一幕,在这冷清的百年戏楼里,显得格外珍贵。
与此同时,戏楼的后台,却是另一番与往日不同的景象。
卸妆卸到一半的演员们,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疲惫而沉默地收拾行头,而是围在一起,兴奋地议论着刚才台下发生的事。
那位饰演白翟夫人的男旦,名叫凌云,此刻他已卸去了浓重的油彩,露出了清秀俊朗的本来面目,只是眉眼间的激动尚未完全褪去。
他没有先去管放在一旁的那叠厚厚的现金,而是小心翼翼地将那个红封摊平在妆台上,手指近乎虔诚地抚过上面的墨迹,反复默念着那四句诗。
“雄声偏作婉转吟,身在闺阁气在林。莫道儿郎不解媚,倾城一顾是匠心。”
他喃喃自语,眼神发亮。
“云哥,这回你可真是遇上知音了!”一个扮演龙套武生的年轻演员羡慕地说,“这位先生出手阔绰不说,这诗写得……绝了!”
“是啊,‘匠心’!这评价太高了!”旁边一个负责梳妆的姑娘也凑过来,“咱们在这唱了这么久,还是头一回有人送诗呢!
还是这么懂行的诗!”
一位年纪稍长的琴师一边擦拭着胡琴,一边感叹,“这位年轻人不简单啊。
能看懂门道,还能点出精髓。
现在这样的观众,比大熊猫还稀罕喽。”
他话锋一转,带着些许落寞,“可惜啊,也就这么一个。
不知道下次再有这样的知音,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这话让热闹的后台稍稍安静了片刻,众人脸上都浮现出对行业现状的共通的无奈。
凌云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管还有没有下一个,至少今天咱们遇到了!
这位先生说得对,‘匠心’不能丢!
只要还有一个观众认真看,咱们就得对得起这份‘匠心’!”
接下来的几天,斯语只要下午没什么紧要事,便会信步走到这家名为“清音阁”的老戏楼。
点一杯清茶,选个安静的角落,沉浸在那悠扬的唱腔和铿锵的锣鼓点中,成了他忙碌生活里一种独特的放松方式。
他也和那张老、李老两位老爷子熟络了起来。
两位老人就住在附近的胡同里,可以说是听着清音阁的戏长大的,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
用他们的话说,“听着这里的锣鼓声,心里才踏实”。
他们告诉斯语,以前像他们这样的老戏迷还有好几个,常常聚在一起,品茶论戏。
只是岁月无情,有的走了,有的身体不便出不了门,到最后,常来的就只剩下他们两人了。
“现在好了,又多了你这个小伙子!”
张老拍着斯语的肩膀,笑呵呵地说,眼中满是欣慰。
而那天获得斯语题诗赞赏的男旦凌云,终究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巨大喜悦和激动。
他将那红封和诗句仔细拍了照片,发到了一个汇聚了众多戏曲同行,包括许多年轻演员和一些前辈名家的内部交流群里。
这一下,可真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