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戏曲协会(2/2)
国家剧院青年京剧演员,师承梅永年,并经常在“清音阁”戏楼登台演出!
一时间,原本门可罗雀的清音阁,仿佛瞬间变成了朝圣之地。
帝都本地的年轻人、好奇的游客、闻风而动的自媒体、乃至一些音乐圈、文化圈的人士,从四面八方向着那条原本僻静的胡同涌来!
地铁口出来的人流明显增加了方向性,出租车、网约车在胡同口排起了长队。
甚至能看到一些拉着行李箱、明显是刚从火车站或机场赶来的外地游客,脸上带着急切和兴奋,一边看着手机导航,一边快步穿梭在胡同里。
“就是这里吗?清音阁?”
“快走快走,听说地方小,去晚了就没位置了!”
“我是专门从沪上飞过来的,就为了亲眼看看凌云真人!”
“能听到他唱《回马枪》吗?”
“希望能买到票!”
人群如同潮水般汇聚,小小的清音阁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韩班主和几个老服务员根本应付不过来,焦急地维持着秩序,嗓子都快喊哑了。
眼看着人越聚越多,狭窄的胡同交通几近瘫痪,安全隐患极大。
凌云、梅永年以及闻讯赶来的梅若鸿大师,在戏楼二楼看着楼下黑压压的人头,又是激动,又是担忧。
“这……这怎么得了!”
梅永年又喜又急,“再这样下去,非出事故不可!戏楼就这么大,根本装不下啊!”
就在这混乱之际,帝都戏曲协会的几位年轻干事,在会长的指示下,带着设备火速赶到了现场。
他们早就关注到了《回马枪》的爆火,预见到了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协会年轻人和戏班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迅速架设起临时设备。
开通了清音阁的线上预约通道,并通过扩音器向人群解释,引导大家通过手机预约后续场次的演出,避免了现场失控。
汹涌的人潮暂时被疏导开来,但所有人都明白,这股因《回马枪》而来的巨大流量,已经实实在在地冲击到了这个古老的行业。
没有人知道这批因为好奇和热度而来的观众能坚持多久,是昙花一现,还是能真正沉淀下来。
但无论如何,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当天下午,帝都戏曲协会的会议室内,一场紧急且重要的会议召开了。
参会者除了协会的领导和干事,还包括了梅若鸿、梅永年、凌云,以及被紧急邀请来的各个剧种、各大戏班有分量的老前辈和部分优秀的年轻弟子。
会议室里济济一堂,气氛热烈中带着一丝紧张的凝重。
协会的会长,是一位年近七旬、精神矍铄、目光睿智的老者,名叫沈墨池。
他主持过无数次协会会议,但像今天这样,因为一首流行歌曲而召开紧急会议,还是头一遭。
会议一开始,气氛就有些微妙地热烈过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