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救赎之歌(2/2)
(林海合)“谁的哀鸣在指引——”
(秦雪)“灵魂没入寂静——”
(林海合)“无人将你吵醒——”
原本独属于秦雪的绝望吟唱,此刻有了林海的合声。
那合声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呼应,一种支撑,仿佛在告诉那个下沉的人:
“我听到了你的哀鸣,我在这里。”
当主歌部分再次来临,变化更加明显:
(秦雪)“散落的月光穿过了云,躲着人群,溜进海底——”
“有光正在找你,它想温暖你——”
从“被动承受”变成了“主动救赎”!
这里歌词的改变,意义上、情绪上,天差地别!
从“绝望否定”到“希望肯定”,从“孤独无援”到“被世界所爱”!
(合唱)“来不及,来不及,你曾笑着哭泣——”
(林海)“也要唱给你听——”
(合唱)“春日雨,夏蝉鸣,明天是个好天气——”
(林海坚定地)“秋风起,雪花轻,海底看不见四季——”
(秦雪声音扬起,带着一丝希冀)“但有人,在岸边,等你——”
最后一句,“但有人,在岸边,等你——”如同划破黑暗的灯塔光芒,虽然微弱,却清晰地指向了生的方向!
林海那充满正气和力量的声音,与秦雪空灵中开始透出希冀的嗓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它没有否定原版的悲伤和孤独,而是在承认这份痛苦存在的同时,注入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向上的拉力。
歌曲的结尾,旋律不再是完全的沉寂,而是在那句“但有人,在岸边,等你——”之后,留下了一个悠长的、带着暖意的余韵,仿佛真的有一束光,留在了那片原本只有黑暗的海底。
音乐停止。
无数戴着耳机的听众,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与听原版时那种沉沦的窒息感不同,这一次,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混合着悲伤、理解、以及最终被托住的复杂情绪。
心口依旧发酸,眼眶依旧湿润,但那泪水里,不再只有绝望,更多了一种被理解、被看见、甚至是被默默守护的感动。
短暂的沉寂之后,网络再次爆炸!
【我哭了!但这次是暖哭的!】
【‘我愿伸手触碰的苦’……林海老师的声音一出来,我好像真的感觉有人拉了我一把!】
【最后那句‘但有人,在岸边,等你’……爆哭!原来海底也能看见光!】
【斯语!不!问徵!你是神吗?!一首歌,两个版本,从极致绝望到向死而生!】
【我为我之前的质疑道歉!这不是在美化痛苦,这是在告诉我们,即使身在海底,也不要放弃寻找光,或者,成为别人的光!】
【原版是‘我懂你的痛苦’,治愈版是‘我懂你的痛苦,并且,我陪你一起面对,我们一起上去!’】
舆论的风向瞬间逆转!
那些曾经抨击斯语“致郁”、“害命”的声音,在“治愈版”《海底》面前,显得如此片面和仓促。
人们终于明白了斯语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