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文豪:我什么都略懂一二 > 第184章 梨花白

第184章 梨花白(2/2)

目录

就连远处被簇拥着的梅若鸿老先生,在听人念了这首诗后,也微微颔首,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对沈钧儒低声道:

“此子心思灵动,不滞于物,能于熟景中翻出新意,难得。”

这一日的文宴,就在这种轻松、多元而又不乏深度的氛围中持续着。

斯语时而创作,时而与人交流,时而静观,充分感受着这个平行世界传统文人圈的独特魅力。

他意识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需要惊才绝艳的巅峰之作,也需要这样充满生机与热情的土壤,以及无数像孙铭这样热爱并孜孜以求的普通人。

当夕阳的余晖为荷塘披上金色的薄纱时,第二日的交流也接近尾声。

斯语收获的,不仅仅是又几首“作品”的问世,更是对这个世界文化脉络更深的体悟,以及悄然扩大的、在文坛的人脉与声望。

明日的最后一场交流,又会是怎样的光景?他隐隐有些期待。

交流活动的最后一日,气氛与前两日又有所不同。

连续两日的文宴,众人已充分领略了临安风光与文采风流,这最后一场,便安排在“曲苑”内一处更为私密雅致的庭院——“听松居”。

此处遍植苍松翠柏,夜风过处,松涛阵阵,别有一番清幽意境。

晚宴依旧采用自助与书案相结合的形式,但规模小了许多,仅限于参与诗会的核心成员与几位德高望重的宿老,约莫三十余人。

经过前两日的相处,大家彼此更为熟络,少了些拘谨,多了几分即将分别的惺惺相惜与放浪形骸。

空气中弥漫着酒香——不再是清雅的黄酒或甜米酒,而是换上了更为醇厚烈性的“梨花白”。

侍者们捧着酒壶,穿梭于松影人影之间,不时为宾客斟满酒杯。

斯语这两日虽也浅酌,但都极有分寸。

然而今夜,或许是连日来沉浸于这古典文人氛围中被感染,或许是离别在即微醺的情绪使然。

当几位相熟的同辈,如性情豪爽的赵擎岳、已对他心服口服的陈逸风、乃至关系缓和后的韩立等人,端着酒杯前来敬酒。

说着“斯语兄,此番诗会,让我等大开眼界,佩服!佩服!临别在即,满饮此杯!”之类的话语时。

斯语看着那一张张或真诚、或钦佩、或带着几分酒意的面孔,心中那根名为“克制”的弦,微微松动了一下。

“罢了,既是最后一日,便放纵一回。”斯语心中如是想,他对自己这副经过基因优化的身体颇有信心,自觉酒量应当不差。

于是,他含笑举杯,与众人一一对饮。

这“梨花白”入口绵柔,初时不觉,后劲却极为霸道。

第一杯下肚,斯语只觉得一股暖流自喉间涌入腹中,四肢百骸都舒坦起来,头脑尚清醒。

第二杯饮尽,那暖意骤然变得灼热,直冲头顶,眼前的灯火、人影似乎开始微微晃动,耳边众人的谈笑声仿佛隔了一层薄纱,变得有些朦胧而遥远。

他感觉脚下有些发软,天地似乎都在轻轻旋转。

“我……这是醉了?”斯语脑中闪过这个念头,有些愕然。

他高估了这具身体对高度酒的耐受度,也低估了这“梨花白”的后劲。

就在这时,赵擎岳又端着酒杯,大笑着走过来,“斯语老弟,再来!你我虽一南一北,但脾气对路!当浮一大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