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是骡子是马(2/2)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裂变》的出版俨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然而,就在这个当口,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却通过周明轩,传到了斯语耳中。
在一次小范围的聚会上,周明轩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
“斯语兄,你最近是不是在筹备一本讲秦朝的历史书?我前两天在一个饭局上,听‘华章古籍出版社’的那位刘副总编,好像对你这部书有点……不以为然。”
华章古籍出版社,是大秦联邦内专注于历史、古籍类出版物的一家老牌权威出版社,在学术界和传统读者群中享有很高声誉。
斯语抬眼看向周明轩,示意他继续。
周明轩耸耸肩,“那位刘副总编大概意思是,说现在有些年轻人,仗着有点名气就敢碰历史题材,缺乏系统的学术训练,仅靠一点文学想象和田野考察就妄图重构历史,是‘浮躁学风’的表现,容易误导读者。
虽然没点名,但圈里人一听,就知道他暗指的是你。”
顾磊闻言,眉头微皱:“华章古籍……他们在传统史学界影响力不小。
如果他们公开质疑,可能会影响一部分高端读者和评论界对《裂变》的看法。”
这并非简单的同行相轻。
华章古籍代表的,是一种相对保守、注重考据严谨性的传统治史观念。
而斯语的《大秦帝国》,虽然也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但更强调文学性的重构、人物心理的刻画以及宏大历史场面的渲染,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现代叙事技巧。
这两种路径之间,天然存在着张力。
斯语神色未变,只是淡淡地问:“那位刘副总编,有什么代表作或者专攻领域吗?”
顾磊立刻拿出平板电脑查询了一下,回答道:“刘启明,华章古籍的副总编,主要研究领域是秦简牍和先秦官制,出版过几本学术专着,在业内以考据严谨、观点保守着称。”
斯语点了点头,没有立刻表态。
他并不在意个别人的质疑,但这种来自传统权威领域的潜在阻力,确实需要妥善应对,否则可能会给《大秦帝国》系列的长期口碑和文学地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几天后,斯语做出了一个让顾磊都有些意外的决定。
他让顾磊通过正式渠道,向华章古籍出版社发出了一份邀请函,邀请刘启明副总编,以及他们社里几位资深的历史编辑,参加一场小范围的《大秦帝国之裂变》内部研讨会,并表示希望聆听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
“老板,这……”顾磊有些不解,“我们不是应该避开他们吗?万一他们在研讨会上发难……”
“堵不如疏。”斯语平静地解释,“与其让他们在背后非议,不如请到台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我们的书,经得起讨论。”
斯语深知,对于历史小说,绝对的“真实”是无法企及的神话,重要的是在尊重历史骨架的前提下,进行合理且动人的艺术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