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文豪:我什么都略懂一二 > 第230章 东方文化

第230章 东方文化(2/2)

目录

斯语作为本届论坛的特邀嘉宾,站在了主论坛的演讲台上。

他身姿挺拔,神情从容,面对台下众多肤色各异、目光审视的权威面孔,没有丝毫怯场。

巨大的屏幕上显示出他演讲的标题——《神话叙事与文明精神:一个东方世界的内在路径》。

他没有携带冗长的稿纸,只有几张简洁的提纲卡片。

演讲从他那部风靡全球的《西游记》开始,但他并未停留在故事本身。

他用流利而精准的国际通用语,将这部神话巨着作为一把钥匙,深入浅出地开启了东方文明精神内核的阐释之门。

“在《西游记》的表层叙事之下,”斯语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遍会场,“流动着的是一种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观。那只石猴从自然的顽石中诞生,象征着生命源于自然的本真状态。

他反抗天庭,追求不受约束的自由与认可,这并非简单的叛逆,而是对个体价值与秩序规则之间张力的古老探索。”

他进一步阐述:“而贯穿整个西行旅程的,并非单纯的征服与胜利,而是一个不断调和、最终达成‘天人合一’的过程。

孙悟空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的转变,并非个性的泯灭,而是将个体的锋芒与力量,融入到了护卫众生、追求真理的更宏大秩序之中。

这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个体与宇宙、与社群和谐共生的终极理想。”

“同时,”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这趟旅程更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最佳注脚。

九九八十一难,是外在的磨砺,更是内心的修行。

师徒四人,每个人都有其缺陷与弱点,但他们始终向着一个光明的目标前行,在挫折中学习,在困境中成长,这种面向远方的坚韧与行动本身,比抵达终点更具哲学意味。”

他的演讲,将神话故事提升到了哲学与文明比较的高度。

流利的语言背后,是深邃的思考与独到的见解。

他引经据典,却毫不晦涩;观点新颖,却又根植于深厚的文化传统。

台下,许多原本只是对《西游记》故事本身感兴趣的外国学者,露出了深思的表情,不时低头记录着。

演讲结束时,会场内先是片刻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于精彩内容的认可,更是对不同文明智慧深度交流的赞赏与致敬。

论坛的压轴环节,瑞诺威皇家科学院的院长,一位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诺奖得主,亲自登台。

他用沉稳的语调宣布,将本年度的“跨文化杰出贡献奖”授予来自东方的年轻学者——斯语。

他高度评价斯语的作品及其演讲“以生动的叙事为载体,架设了一座沟通东西方心灵与思想的桥梁,为在全球化的迷雾中增进文明间的相互理解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当斯语从院长手中接过那枚设计古朴、意义非凡的奖章时,全场再次响起掌声。

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授予如此年轻的学者,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