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文豪:我什么都略懂一二 > 第260章 跨界天才

第260章 跨界天才(1/2)

目录

一种极致的震惊、困惑与难以言喻的探究欲。

“他又开新书了?这次是什么题材?“盗墓”?他是怎么想到的?他的灵感源泉难道是永不枯竭的吗?”

“《三体》的科幻,《西游记》的神话改编与重构,《福尔摩斯》的推理……现在又是充满志怪、探险色彩的《盗墓笔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跨界了,这简直是横扫!他到底精通多少个领域?”

“说真的,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怎么可能庞杂到这种地步?科幻需要物理天文知识,推理需要逻辑和一定的法医学常识,现在这个‘盗墓’,听起来就需要大量的历史、考古、民俗甚至风水玄学知识……他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并融会贯通的?”

“我写一个细分领域的历史小说,都要查大半年的资料,还生怕出错。他倒好,几个领域来回横跳,每一部还都成了标杆……这已经不能简单用‘天才’来解释了。”

许多作者,尤其是那些在单一领域深耕多年却始终未能达到顶尖的创作者,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敬佩,有羡慕,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好奇。

他们无法理解,斯语那仿佛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究竟从何而来。

有些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私下议论:

“我怀疑他是不是有个团队,专门负责不同领域的创作?”

“或者他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智囊团,给他提供创意和知识支持?”

“再不然,就是他那顶总是若隐若现的‘帽子’(指斯语偶尔被拍到时戴的帽子)其实是什么黑科技产品,里面储存了另一个世界的文明资料库?”

这无意间的玩笑,某种程度上却接近了部分真相。

当然,这些议论大多停留在私底下。

公开场合,没有人会去质疑一个正如日中天、屡创奇迹的创作者。

但这种弥漫在同行间的困惑与好奇,恰恰反衬出斯语那不合常理的、近乎“怪物”般的创作能力。

面对外界的催促与疑问,言究堂文化对外保持了统一的低调口径,“言吾先生的创作有其自身的节奏和规划,请广大读者耐心等待。

《福尔摩斯探案集》下册与《盗墓笔记》都将以最完美的姿态与大家见面,不会让任何人失望。”

而在云顶苑,斯语对外界的纷扰充耳不闻。

他知道《福尔摩斯》下册的价值,它需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释放,才能将影响力最大化。

而眼下,将《盗墓笔记》这个充满东方奇诡想象的世界先搭建起来,是他更感兴趣的事情。

他笔下,吴邪、张起灵、王胖子的铁三角即将成型,七星鲁王宫的神秘面纱正被缓缓揭开。

那些关于长生、关于终极的秘密,那些深埋地底的古老机关与诡异生物,正等待着与这个世界的读者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